这个跨学科主题实在太棒了!让我们用”五感交响曲”的方式来实现美术与音乐的创意融合~🎨🎵
✨ 第一乐章:色彩音阶(适合3-4岁)
参考中央音乐学院周海宏教授的”通感”理论,我们可以:
- 准备水粉颜料与不同乐器
- 播放《彼得与狼》片段时,让孩子们用笔触表现圆号的”红色旋律”
- 奥尔夫乐器演奏时,用弹跳的点画表现三角铁的音色
🎭 第二乐章:名画变奏曲(适合4-5岁)
借鉴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的波点艺术:
- 欣赏蒙德里安《百老汇爵士乐》时随爵士乐即兴作画
- 用油画棒在保鲜膜上”演奏”《野蜂飞舞》,体验线条的律动
- 分组创作:一组用身体打击乐模仿康定斯基画作的节奏
🖌️ 第三乐章:立体声音雕塑(适合5-6岁)
结合瑞吉欧方案教学法:
- 用纸箱制作”可演奏的雕塑”(内装铃铛/豆子)
- 根据《展览会图画》漫步音乐,用综合材料搭建音乐建筑
- 开发”音乐温度计”:不同音高对应不同颜色的液体流动
💡 实施小贴士:
- 必备教具:色卡音叉(将440Hz标准音对应特定色相)
- 新技术:使用AR软件让孩子的画作”唱”出旋律
- 评估:采用哈佛大学Project Zero的”思维可见化”观察表
记得上海宋庆龄幼儿园的王园长说过:”艺术融合不是简单的1+1,而要产生化学反应。”建议每周开展2-3次,每次20分钟,持续观察孩子们的跨模态感知能力发展~
需要具体某个年龄段的详细教案,或者某个音乐作品的美术转化方案,随时告诉我哦!(๑•̀ㅂ•́)و✧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