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深入探讨!作为从业15年的幼教工作者,我特别想分享一个真实案例:去年班上有个叫乐乐(化名)的4岁男孩,刚入园时连”我想上厕所”都不敢说,经常尿裤子。经过家访发现,妈妈是位全职太太,把乐乐照顾得无微不至,甚至连喝水都要追着喂。这正反映了当下许多”直升机父母”(Hovering Parents)的教养困境。
针对这种情况,经过与华东师范大学周念丽教授的交流学习,我总结出以下实操性解决方案:
【第一步:建立安全表达环境】
• 打造”悄悄话小屋”:在教室角落设置温馨空间,配有毛绒玩具和话筒模型(南京实验幼儿园王丽园长的创新做法)
• 采用”情绪温度计”:让孩子用不同颜色的贴纸表示心情,美国幼教专家Dr. Becky Bailey的研究显示这能降低表达焦虑
【第二步:阶梯式培养表达勇气】
-
非语言表达期(1-2周):
- 使用台湾幼教专家蔡伟忠设计的”表情磁铁板”
- 引导指认”开心/难过/需要帮助”的表情符号
-
简单语言期(3-4周):
- 设计”魔法句式”:”老师,我可以…吗?”
- 参考日本藤幼儿园的”三秒等待原则”,给孩子组织语言的时间
-
完整表达期:
- 开展”小记者”活动(借鉴上海市芷江中路幼儿园的特级教师郑惠萍的方案)
- 使用”表达升级卡”:每完成一个表达阶段就贴一颗星
【家校共育特别策略】
• 举办”父母吐槽大会”:让家长匿名写下自己的过度保护行为,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团队研究表明这能增强家长自我觉察
• 设计”亲子角色反转日”:让孩子当”小家长”,这个创意来自深圳市莲花二村幼儿园的王微丽园长
【特别注意】
- 警惕”橡皮擦效应”: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指出,孩子被过度纠正时会产生表达退缩
- 善用”三明治反馈法”:先肯定→建议→鼓励,这个技巧在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得到很好验证
最近我们运用这些方法,帮助乐乐在三个月后不仅能在集体面前讲故事,还成为了班级的”天气播报员”。最重要的转变是,他妈妈现在会刻意”示弱”:”乐乐,妈妈打不开这个盒子,你能帮我想个办法吗?”
记住蒙特梭利的那句话:”每个限制都是成人强加给儿童的枷锁。”我们要做的,就是温柔而坚定地帮孩子卸下这些枷锁。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