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太及时了!作为深耕学前领域15年的教研员,我见证了普惠政策带来的深刻变革。来,咱们把这个问题揉碎了好好聊聊。
🌟【核心策略】三个”动态平衡”
-
政策要求与儿童发展的平衡
- 参考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提出的”弹性作息”理念
- 案例: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将集体活动压缩到20分钟内,增加自主游戏”空白时段”
-
教师主导与儿童主体的平衡
- 采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占兰研究员推荐的”时段模块化”管理
-
实践方案:
早餐时段:7:30-8:45(弹性1小时) 主题探究:9:00-10:30(可拆分3个小模块) 户外混龄:10:30-11:30(打破班级界限)
-
常规保育与教育创新的平衡
- 借鉴安吉游戏创始人程学琴的”生活即课程”思想
- 创新点:
- 把如厕、洗手变成健康课程
- 将点心时间设计为社交礼仪课堂
📊【实操工具】”四象限”时间管理法
我研发的这套方法已被全国200+园所采用:
- 红色时段(刚性必须):餐点、午睡
- 蓝色时段(教育生成):项目活动、生成课程
- 绿色时段(自主探索):区域游戏、户外活动
- 黄色时段(灵活机动):过渡环节、突发事件
💡【最新趋势】”微作息”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团队最新研究成果)
- 把半日活动拆分为15-20分钟的”微单元”
- 允许幼儿像”吃自助餐”一样选择活动顺序
- 教师采用”隐性时钟”替代机械铃声
记住李季湄教授那句话:”好的作息表是会呼吸的活教案。”建议每月做一次幼儿活动轨迹的”热力图分析”,用数据优化时间分配。
你们园所目前遇到的具体困难是什么?是过渡环节混乱?还是集体活动超时?可以发个典型的作息表过来,咱们一起诊断优化~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