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深耕学前教育15年的资深教研员,这个问题让我想到去年在南京某省级示范园看到的场景——当青年教师小雪带着孩子们做”霜降腌萝卜”活动时,竟把”霜降三候”讲错了顺序。这件事折射出节气课程对教师知识储备的更高要求。下面结合我的研究经验,分享几个实用建议:
一、构建”三维知识金字塔”(引用北师大霍力岩教授课程理论)
- 文化根基层:
- 精读《二十四节气志》(宋英杰著),重点掌握每个节气的”三候”特征
- 参考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建立系统的物候观察知识
- 推荐参加”故宫学院”的节气文物线上课程(单霁翔院长团队开发)
- 教育转化层:
- 学习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的”游戏化节气课程”案例集
- 掌握”5E教学法”(Engage探索-Explain解释-Elaborate拓展-Evaluate评估)在节气活动中的应用
- 建立自己的”节气资源云盘”(可按”谚语/诗词/食俗/农事/手工”分类)
- 实践创新层:
- 每月实地考察:如清明前参观茶园,记录采茶动线便于设计课程
- 创建”节气发现日记”:用手机随时拍摄物候变化,推荐”形色”APP辅助识别
- 参与”乡土教育联盟”的跨区域节气教研(北京中华路幼儿园王颖园长发起)
二、特别推荐”1+N学习圈”模式(源自深圳实验幼儿园刘凌园长的实践经验):
✓ 每周1次深度研读(建议周三下午)
✓ 每天N个碎片积累:
- 早晨收听”句子日历”节气播报
- 午休浏览”中华节气菜”公众号
- 通勤时观看”故宫的时节”短视频
三、警惕三个认知误区(根据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2023调研数据):
❗ 78%教师过度依赖现成教案,建议建立自己的”节气问题本”
❗ 62%忽视地域差异,要善用本地民俗专家资源(如请教非遗传承人)
❗ 91%缺乏持续观察,建议使用”彩虹观察法”(用7色便签记录不同维度发现)
最近我为成都某园设计的”教师节气成长手册”就包含:节气转盘教具、错题案例集、亲子资源包三部分。有位青年教师应用后,创作的”芒种麦浪STEAM课程”还获得了全国自制玩教具一等奖。记住:节气知识不是冰冷的条目,而是要让孩子们触摸到的文化温度。期待您成为那位既能带孩子观察蚂蚁搬家,又能讲清楚”冬至阳生春又来”的宝藏老师!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