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太棒了!项目式学习(PBL)在幼儿园的落地,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基于幼儿的兴趣点设计”任务链”——就像串珍珠一样,既要让每颗珍珠都闪亮,又要把它们串成一条美丽的项链。我结合北师大霍力岩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和一线实践经验,给大家分享几个实用策略:
🌟 一、”兴趣雷达”精准扫描法(观察阶段)
-
用”3×3观察矩阵”:
- 跟踪记录幼儿在晨间活动/区域游戏/户外活动的自发行为
- 杭州西湖区名师王芳老师会使用便利贴即时记录法:不同颜色便利贴记录不同类型的兴趣行为
- 绘制”兴趣热力图”:
用可视化图表统计幼儿高频选择的游戏类型,比如上海思南路幼儿园就发现班级里37%的男生持续对恐龙主题表现出强烈兴趣
🎨 二、”特长拼图”组建策略(分组阶段)
-
多元智能分组法(参考加德纳理论):
- 语言智能突出的幼儿担任”故事记录员”
- 空间智能强的幼儿负责”项目海报设计”
深圳实验幼儿园曾有个”昆虫旅馆”项目,就让不同智能优势的孩子分工合作完成了从设计到建造的全过程
- 动态角色轮换制:
每个任务节点设置2-3个角色供选择,像成都第十六幼儿园的”小超市”项目就采用了”导购员-收银员-物流员”每周轮岗制
🚀 三、”任务链”设计五步法(核心环节)
- 兴趣锚点锁定(关键事件法):
比如观察到幼儿反复用积木搭建滑梯→生成”幼儿园里的滑梯”项目 -
三维任务分解:
- 认知维度:滑梯结构认知→安全知识→物理原理(坡度)
- 实践维度:设计图纸→材料收集→模型制作
- 社会维度:分工合作→成果展示→使用规则制定
- 脚手架搭建技巧:
使用”问题台阶”策略:
“你想搭什么样的滑梯?”→”需要哪些材料?”→”怎么让滑梯更安全?”
(参考华东师范大学周兢教授的提问策略) - 多模态成果展示:
北京棉花胡同幼儿园的案例:除了实物模型,还鼓励幼儿用绘画日记、角色扮演、故事创编等方式呈现学习过程 - 动态评估调整:
采用”彩虹评估贴”:每天让孩子选择不同颜色贴纸表示任务难度感受(红=困难,黄=中等,绿=容易)
💡 四、经典案例参考
南京实验幼儿园”小小天气预报站”项目链:
- 发起阶段:针对幼儿每天追问”明天要穿什么”的兴趣
- 任务链设计:
[观察天气]→[制作测量工具]→[设计记录表]→[播报练习]→[全园推广] - 特长发挥:
让喜欢表演的孩子担任”气象主播”,擅长手工的做测量仪,逻辑强的负责数据统计
⚠️ 特别注意:
- 避免”伪项目”陷阱(华东师大李季湄教授特别强调):
真正的项目应该是由幼儿的问题推动的,而不是教师预设的”精美手工课” - 留白艺术:
上海特级教师徐则民建议每个任务要预留20%的生成空间,比如在”菜园项目”中突然出现的”驱鸟器”制作需求
建议老师们可以尝试使用”项目星图”可视化工具:中心是核心问题,周围发散任务节点,用不同颜色标注幼儿参与情况。期待大家创造出更多精彩的项目任务链!如果某个环节想深入了解,欢迎随时追问~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