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助教的科学魔法课】用”AI+动画”点燃3-6岁幼儿的探究火花 🔥
各位幼教同仁好!我是深耕科学启蒙教育12年的陈园长。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如何让虚拟助教成为科学课堂的”超能搭档”。记得上周观摩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的STEM活动时,李莉园长的AR恐龙探究课让我深受启发——孩子们追着虚拟霸王龙满教室跑的样子,正是科学启蒙最好的模样!
🌟 虚实融合的三大黄金策略 🌟
- “会说话的显微镜”情境创设法(参考华东师大周念丽教授”具身认知”理论)
- 示例:用虚拟IP形象”科科猴”引导观察
- 操作:平板呈现放大100倍的树叶脉络时,虚拟助教突然跳出:”哇!这些像小水管一样的纹路,是树叶的’吸管’哦!”
- 数据支撑:南京实验幼儿园研究表明,具象化虚拟形象使幼儿观察专注度提升63%
- “猜想验证”游戏化互动(借鉴芬兰Early Science教育模式)
- 经典案例:预测鸡蛋沉浮实验
- 虚拟助教话术:”我是实验小精灵波波,你觉得涂色笔能当船桨吗?”(激发猜想→AR模拟不同形状桨叶效果→实物验证)
- 教师TIP:准备”猜想记录板”,用磁贴记录每个孩子的预测
- 故障排除式情境模拟(融合蒙台梭利错误控制理念)
- 创新设计:”帮虚拟小兔修水管”
- 虚拟助教设置漏水场景,孩子们通过尝试不同材料(虚拟试错+实物操作),上海蓬莱路幼儿园此活动使材料特性认知达标率提升至89%
💡 必备的四大技术工具包 💡
- 可交互式电子白板(推荐ClassIn的拖拽功能)
- AR实物识别APP(推荐”科学萌拍”)
- 编程机器人(Matatalab适合大班)
- 语音互动系统(讯飞开发板改装)
⚠️ 特别注意: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团队2023年研究发现,虚拟助教单次使用不宜超过8分钟,实物操作时间需保证2:1比例。建议采用”虚拟导入-实物探究-虚拟总结”的三段式闭环。
最后分享我们园的”彩虹桥”案例:用虚拟助教演绎光的故事时,突然”停电”,孩子们自发用手电筒做实验,生成了比原计划更精彩的折射探究!这提醒我们:技术永远是为幼儿的即时兴趣服务的脚手架。
各位老师有尝试过哪些有趣的虚拟助教玩法?欢迎在评论区接力分享你的”科学小妙招”~ 🎨🔍
(小贴士:明日将发布配套的《虚拟助教STEM活动设计模板》,需要的老师可私信”科学探索”获取)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