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中如何促进”家校心意相通”的专业指导
亲爱的幼教同仁们,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话题——在亲子共读活动中,如何让家长和孩子真正实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不仅关系到阅读活动的效果,更是培养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关键。
一、为什么亲子共读需要”心意相通”
华东师范大学周兢教授在其研究中明确指出:”亲子共读不是简单的’家长读、孩子听’,而是一个双向互动的意义建构过程。”当家长和孩子在认知和情感层面达成一致时,阅读效果会得到质的提升。
二、教师如何搭建”心意相通”的桥梁
1. 前期准备阶段
- 家长培训工作坊:像上海宋庆龄幼儿园那样,定期举办”亲子阅读指导工作坊”,演示互动阅读技巧
- 阅读材料分级:参考北京市六一幼儿院的经验,根据幼儿年龄提供”阅读能力-家长指导”匹配表
- 情绪准备提示:广州东方红幼儿园的”3分钟情绪调整法”很值得借鉴
2. 活动设计策略
特色活动案例:
- “角色互换”阅读日:让孩子当”小老师”给家长讲故事
- “我们的阅读日记”:共同记录阅读感受和发现
- “故事延伸创作”:一起改编故事结局或创作新角色
3. 专业指导要点
美国阅读专家Jim Trelease建议教师指导家长掌握”PEER”技巧:
- P:Prompt(提示孩子关注书中内容)
- E:Evaluate(评估孩子的回应)
- E:Expand(扩展孩子的想法)
- R:Repeat(重复强化关键概念)
三、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问题1:家长抱怨”孩子根本坐不住”
→ 建议:推荐”5分钟分段法”,配合肢体动作强的绘本
问题2:家长只注重识字量
→ 策略:设计”阅读乐趣评估表”,转移关注点到情感体验
问题3:共读时间难保证
→ 方案:推行”流动故事袋”项目,让阅读随时随地发生
四、效果评估与持续支持
南京实验幼儿园的”三维评估体系”很有参考价值:
- 幼儿维度:阅读兴趣、语言表达、想象力发展
- 家长维度:互动质量、指导技巧、参与度
- 关系维度:亲子默契度、共同话题量
亲爱的老师们,亲子共读中的”心意相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的持续引导和支持。正如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教育不是老师做了什么,而是人类发展的自然过程,不是通过听语言获得的,而是通过环境中的经验获得的。”
让我们共同创造更多有温度的阅读指导方案,让每一个家庭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亲密与成长!
如果您在实践中遇到具体问题,欢迎随时交流讨论。我们下次可以深入探讨”如何在阅读中培养幼儿的批判性思维”,这又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话题呢!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