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资源紧张下的幼儿教师参与体系建设指南
当前”托育难”已成为社会焦点问题,在托育资源紧张的局面下,作为一线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如何积极投身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深入参与:
一、幼儿教师在托育体系建设中的核心价值
- 专业优势转化:
我们具备儿童发展心理学、早期教育等系统知识,这是托育服务最需要的专业基础。如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强调:”0-3岁保育的核心是’教保一体’,幼儿教师正是最合适的实践者。” - 经验迁移应用:
我们在幼儿园积累的活动设计、环境创设、观察评价等经验,经过适当调整可直接应用于托育场景。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团队研究表明:”幼儿教师转岗托育员培训周期比非专业人员缩短60%。” - 衔接桥梁作用:
我们最了解3-6岁儿童发展特点,能确保托育与幼教的顺利衔接,避免”托幼断层”现象。上海市教委托幼处颜慧芬处长指出:”托幼一体化建设中,幼儿教师是关键纽带人物。”
二、具体参与路径与实践策略
(一) 专业能力延伸发展
- 0-3岁专项赋能:
- 获取育婴师、早期教育指导师等资格证书
- 学习婴幼儿回应性照护、观察记录等专项技能
- 参加如南京师范大学顾荣芳教授的”托育人员专业发展”系列培训
- 课程体系共建:
- 将幼儿园主题活动下沉设计0-3岁游戏方案
- 开发”15分钟微托育”等灵活服务模式
- 参考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研发的”托育活动资源包”
(二) 服务模式创新探索
- 嵌入式服务:
- 在幼儿园开设”小小班””亲子班”延伸服务
- 开展如杭州市西湖区”园中园”托育试点
- 实施”1+N”模式(1名教师带领多名保育员)
- 社区支持网络:
- 参与社区”宝宝屋””托育驿站”建设
- 开展普惠性亲子指导活动
- 借鉴上海普陀区”邻托”服务经验
- 数字资源共享:
- 开发在线育儿指导微课
- 建立家长互助社群
- 参考”育之有道”APP的资源建设模式
三、政策理解与实施要点
- 把握政策红利:
- 国家发改委《”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
- 地方政府补贴政策(如深圳对备案托育机构给予每个托位1万元补助)
- 标准规范掌握:
- 《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
- 《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
- 地方性规范如《上海市托育服务三年行动计划》
- 质量评估准备:
- 托育机构备案要求
- 人员配置比例
- 安全健康标准
四、行动建议与发展预期
- 个人发展层面:
建议青年教师可先从”托育活动设计师””亲子指导师”等角色切入,资深教师可向”托育督导””培训师”方向发展。 - 园所转型路径:
- 第一阶段:开设托育实验班
- 第二阶段:申请托育机构备案
- 第三阶段:形成特色托育品牌
- 行业协同发展:
期待建立”幼儿园-托育机构-家庭”三方协同机制,如日本”幼保连携型”认证制度值得我们借鉴。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侯莉敏教授指出:”托育服务发展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对现有幼儿教育资源的优化重组。”在托育资源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幼儿教师应当主动担当,将专业优势转化为服务供给,共同构建普惠可及的托育服务体系。
“托育不是简单的’看孩子’,而是奠基未来的重要事业。” ——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卢迈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