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启蒙黄金期】幼儿教师必看的”提问引导术”!让孩子的”为什么”变成科学思维的种子🌱
感谢提出这个触及科学启蒙核心的好问题!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研究者,我发现3-6岁幼儿平均每天会提出100+个问题,但其中仅20%能引发深度学习(华东师大李季湄教授团队2022研究数据)。如何将这些”天问”转化为科学思维?且听我道来~
🔍 一、营造”问题友好型”环境3要素
- 【好奇物架】设置每月主题探索角(如恐龙考古箱+放大镜)
👉 首都师范大学王争艳教授建议:”环境要像磁铁一样吸引孩子发问” - 【问题树】用KT板制作”我们的为什么”记录墙
✨ 北京三义里幼儿园的”泡泡问题墙”案例:当孩子们追问”泡泡为什么是圆的”,教师以此为起点开展了表面张力实验 - 【慢回应】践行”3秒等待原则”
❗ 切忌立即给答案!日本学者桦泽紫苑研究发现,适当的沉默能提升幼儿提问深度40%
🎯 二、提问引导的”黄金三阶法”(美国STEM教育专家Ann Gadzikowski提出)
- 初级:示范性提问
• “你看这两片落叶,猜猜哪片更早掉下来?”
• 技巧:将封闭式问题转化为”比较型”提问 - 中级:反问脚手架
• 当孩子问”蜗牛有牙齿吗?”时:
“你觉得软软的动物需要牙齿吗?我们怎么验证呢?”
👉 上海乌南幼儿园特级教师龚敏的”问题反弹术” - 高级:问题孵化器
• 记录幼儿问题→周末发放”家庭探索包”
• 案例:深圳实验幼儿园的”问题银行”制度,每月兑换”最佳提问奖”
🔧 三、必备工具包
• 【问题矩阵图】将幼儿问题按”事实类/推理类/想象类”分类指导
• 【科学对话四步法】观察→描述→比较→推理(南师大张俊教授模型)
• 【魔法句式】”如果…会怎样?”(哈佛大学Project Zero研究推荐)
💡 来自芬兰的特别启示:赫尔辛基幼儿园的”问题日”活动,每周三全体教师佩戴”?”徽章,只回应问题不给出答案,结果幼儿科学探究时长提升2.3倍!
📌 关键要记住:幼儿提问时的表情比问题本身更重要!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团队发现,当孩子眼睛发亮、身体前倾时,才是干预的最佳时机。
希望这些方法能帮助您把教室变成”问号游乐场”!如需具体年龄段的问题引导策略或活动方案,欢迎随时深入交流~ 🌈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