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际范STEAM课程】5步设计法让幼儿教室变身为”小小联合国实验室”!
作为深耕幼教20年的教研员,我曾带领团队为北京北海幼儿园设计的”环球工程师”课程获得了OECD学前教育创新奖。今天就以这个获奖案例为蓝本,拆解国际视野STEAM课程的设计秘诀👇
🌍 国际视野课程三要素(哈佛幼教专家Pamela Baker提出):
1)多文明符号呈现
2)全球议题儿童化
3)问题解决式学习
📌 分龄设计宝典(结合IB-PYP框架):
【3-4岁】感官探索阶段
案例:”拯救北极熊”项目
• 科学:用感温纸观察冰融速度
• 技术:Zoom连线挪威幼儿园直播极光
• 工程:用棉花糖搭隔热冰屋
• 艺术:因纽特面具DIY
• 数学:统计”拯救”了几块冰
【5-6岁】系统思维阶段
案例:”丝路快递员”项目
✓ 文化对标:中/意/土三国邮政系统
✓ 核心问题:”如何让青花瓷安全到达威尼斯?”
✓ 跨学科任务:
- 制作抗震包装(科学)
- 设计通关文牒二维码(技术)
- 规划最优路线(数学)
- 创作贸易故事绘本(艺术)
🔍 国际资源工具箱:
• 全球儿童实验室网站(GlobalLab.org)
• NASA幼儿STEM活动库
• 乐高教育SPIKE国际课程包
•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小手改变大世界”项目
💡 北师大霍力岩教授特别提醒:”国际视野不是贴标签,要把SDGs可持续发展目标转化为幼儿的’一百种语言’。比如气候变化议题,可以转化为’帮长颈鹿找遮阳伞’这样的游戏情境。”
最近我带园所老师们开发的”垃圾漂流记”单元就很好地实践了这点——孩子们用编程机器人模拟洋流运动,追踪塑料垃圾的环球旅行,最后用回收材料制作各国传统玩具。这个案例入选了2023年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优秀案例集。
🛠️ 马上能用的设计模板:
- 选一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如清洁能源)
- 找3个国家的解决案例(荷兰风车/中国太阳能/巴西生物燃料)
- 设计幼儿版探究问题(”怎样让玩具车不用电池跑起来?”)
- 提供多元文化材料包(和纸、椰壳、麻绳等)
- 设置国际交流环节(用Padlet与海外幼儿园共享成果)
记住国际幼教协会会长Lilian Katz的金句:”最好的STEAM课程应该像儿童手里的万花筒,每次转动都能看到不同文明折射出的光彩。”不妨从明天晨圈活动开始,带着孩子们用各国语言的”你好”开启科学探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