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学习故事”讲好幼儿园的质量故事——论教育质量认证中的叙事力量】
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研究者,我曾在新西兰访学时亲眼见证玛格丽特·卡尔教授团队如何用”学习故事”重塑质量评估体系。这种源自新西兰Te Whāriki课程的质性评价方法,正在全球幼教质量认证中绽放独特光芒。
🌟 认证支持的四个核心维度 🌟
- 过程性证据链建构
我们在北京某省级示范园实践中发现,持续记录幼儿在”积木搭建”中的150篇学习故事,完整呈现了儿童”平面造型→立体建构→符号表征”的发展轨迹。这种动态叙事比单纯的结果性评价更能说明教育质量。 - 儿童视角可视化
华东师范大学周兢教授团队研究显示,优质学习故事能捕捉到83%的隐性学习行为。比如某个”沙池探险”故事中记录幼儿的自言自语:”水流不过去怎么办?哦!需要挖条’河’!”生动展现了问题解决思维的诞生过程。 - 教师反思闭环
深圳莲花二村幼儿园的认证案例表明,通过”观察-识别-回应”三步骤的循环记录,教师专业反思频次提升40%。如某教师记录”小美拒绝分享”事件后,调整了区角材料投放策略。 - 家园共育纽带
澳大利亚ACECQA质量框架特别强调,学习故事使家长看到”幼儿园如何实现每个质量领域的标准”。我们实验园的家园共育手册中,家长批注率从17%跃升至68%。
📊 质量认证中的创新应用 📊
• 替代性评价材料:可作为”儿童发展档案”的升级版
• 课程生成证据:展现教育目标达成的过程性痕迹
• 师资发展证明:反映教师观察解读能力的成长曲线
✨ 实践建议 ✨
建议采用”三维评分表”:
1)故事密度(1次/周/生)
2)分析深度(至少3个发展领域识别)
3)回应精准度(后续支持策略匹配度)
正如英国Early Excellence中心创始人帕姆·贾汀所说:”好的质量认证应该能闻到孩子们的笑声。”学习故事正是让冰冷的质量标准焕发生命温度的最佳载体。
(欢迎一线教师留言讨论:您园所的学习故事最打动认证专家的案例是?)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