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3-6岁萌娃遇上”地球探秘”! 🌍
——用STEM思维玩转”小小地质学家”活动(附超具体案例)
✨ 核心思路:用”五感体验”替代抽象讲解
(李季湄教授曾说:”幼儿的科学探索必须‘可触摸’‘可互动’”。)
低龄幼儿对”地壳、地幔”等概念难以理解,但我们可以通过类比游戏+多感官探索来具象化。试试这个分层教学法👇
🔍 分层活动设计(附实操建议)
1. “地球蛋糕”DIY(3-4岁)
- 材料:奥利奥(地壳)、草莓酱(地幔)、巧克力球(地核)
-
STEM亮点:
- 科学(S):观察分层现象
- 技术(T):使用塑料刀切割”地层”
- 工程(E):按顺序堆叠层次
- 数学(M):数一数有几层
-
专家金句:
“味觉记忆是最强烈的学习方式之一”(华东师大周兢教授)
2. “挖宝考古队”(4-5岁)
- 材料:透明收纳箱装多层材料(最上层纸巾”土壤”,中层黏土”岩石”,底层亮片”岩浆”)
-
玩法:
- 用儿童考古工具逐层挖掘
- 每挖到新层就贴对应标签(配图:⛏️→🪨→🔥)
-
教师话术:
“哇!你挖到的硬黏土就像地壳,它保护着里面滚烫的岩浆哦~”
3. “火山爆发实验室”(5-6岁)
-
经典实验升级版:
- 用红色食用色素+白醋模拟岩浆
- 黏土捏成锥形山体(留中央管道)
- 倒入小苏打后观察”喷发”
-
延伸提问:
“为什么岩浆会从最下面冲上来?”(引导思考压力与运动)
📌 关键教学策略
-
类比具象化:
- 地壳=鸡蛋壳🥚
- 地幔=蛋清
- 地核=蛋黄
- 多语言输入:
| 科学术语 | 幼儿语言 |
|—|—|
| 地壳 | 地球的”脆皮外衣” |
| 地核 | 地球的”暖宝宝中心” | -
延伸推荐:
- 绘本:《脚下有什么》(上海自然博物馆出品)
- 教具:美国Learning Resources的剖面地球仪
💡 教师反思要点
✅ 是否做到”一个问题多种解法”?(如既有动手做又有绘本读)
✅ 是否预留足够探索时间?(建议每个环节15-20分钟)
记住: 对于幼儿,重要的不是记住专业名词,而是通过“哇时刻”(Aha! Moment)建立科学兴趣。就像日本幼教专家津守真说的:”儿童的手指尖上,连着全世界的好奇心。”
需要具体某环节的详细教案?随时告诉我哦~ 🍎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