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实践 | 这样玩,让小朋友的”洪荒之力”释放得既野又科学!
作为一名深耕幼教15年的”老顽童”,我特别理解老师们这个痛并快乐着的诉求——既要让孩子玩得尽兴,又要玩出教育价值。今天结合北师大刘焱教授”游戏即学习”的理念,分享几个让户外活动”活而不乱、野中有序”的妙招。
一、先搞懂:孩子为什么在户外特别”疯”?
▶ 生理原因
0-6岁是感觉统合发展的关键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王书荃教授指出),户外空间大、刺激多,孩子自然通过跑跳喊叫来满足前庭觉、本体觉需求。
▶ 心理需求
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研究发现:幼儿在开放环境中会自发产生”冒险游戏”行为,这是勇气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萌芽。
二、释放活力的4个进阶策略
1. 用”野玩法”替代单纯疯跑
- 案例:把操场变成”丛林探险”
➤ 设置轮胎山(攀爬)、独木桥(平衡)、彩虹伞隧道(钻爬)组合关卡
➤ 融入角色扮演:”我们现在是穿越热带雨林的小探险家!”
2. 给活力一个”教育靶心”
-
科学放电路径:
消耗体力 → 加入目标 → 升级认知 (跑跳)→(追逐泡泡)→(观察泡泡折射的彩虹)
- 推荐:台湾幼教专家林佩蓉设计的”影子追踪游戏”,让孩子在疯跑中理解光影变化
3. 建立”有边界的自由”
- 三步控制法(深圳名师王莉的实践经验):
① 划定”彩虹圈”(用彩色粉笔标出活动边界)
② 设立”能量加油站”(定时回休息区喝水、测心率)
③ 发明专属口号(如拍手三声=立刻集合)
4. 把自然变成最好的老师
- 日本教育家津守真推崇的”五感激活法”:
➤ 听:自制”自然录音机”(闭上眼睛记录5种声音)
➤ 触:”神秘箱”里摸松果/鹅卵石猜物品
➤ 嗅:举办”气味寻宝赛”(找香樟叶/薄荷等)
三、特别提醒:安全≠束缚
建议参考丹麦冒险教育理念:
- 风险评估表:和孩子一起给活动难度打星(⭐️⭐️=需要老师保护)
- 三色手环制度:
🔴红环孩子(需重点关注)
🟢绿环孩子(可自主探索)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广州名师宁征曾说:”孩子泥土里的脚印,比教室里的橡皮印珍贵得多。” 当我们提供有准备的户外环境时,那种蓬勃的生命力,本身就是最美的教育诗篇。
需要具体某类活动方案(如沙水区、种植角等),欢迎继续提问~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