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测量魔法】3步让低龄幼儿玩转”数学+科学”的奇妙配方🌟
——资深幼教专家×北师大STEM课题组实践方案——
💡 核心策略:用”可感知的测量”替代抽象数字,让3-6岁幼儿通过“身体尺””自然量””对比语”建立测量思维!
🔍 一、为什么低龄幼儿需要”无数字测量”?
(引自华东师大黄瑾教授《幼儿数学核心经验》)
✅ 认知特点:4岁以下幼儿处于“知觉行动思维”阶段,需通过动作感知数量关系
✅ 关键经验:测量本质是比较→标准化→精确化的渐进过程
✅ 教育误区:直接使用尺子会让孩子聚焦”数字读数”而非”测量意义”
🌈 二、3大创意测量实验(附案例)
1️⃣ “我的身体尺”——初探非标准测量
▸ 科学主题:《小种子的成长》观察实验
▸ 测量融合:
- 用手掌量豆苗”身高”(1个手掌、半个手掌…)
-
用脚步测花盆间距(小熊的3步=兔子的5步)
▸ 专家支招:“让孩子发现’测量工具不同结果不同’,正是引入标准化测量的最佳契机”
——南师大张俊教授《幼儿科学教育》
2️⃣ “自然测量师”——标准化工具启蒙
▸ 科学主题:《沉浮实验室》
▸ 测量升级:
- 用冰棍棒测量水面到瓶口的”安全距离”
- 用乐高块计数小船承重积木数
▸ 经典教具:台湾幼教专家林意红设计的“彩虹绳尺”(含10cm间隔色块)
3️⃣ “对比语言bank”——抽象关系具象化
▸ 科学记录表设计范例:
实验对象 | 比…高/矮 | 比…多/少 | 和…一样 |
---|---|---|---|
向日葵 | 高过蜡笔 | 叶子比玫瑰少 | 和尺子同高 |
▸ 关键提问:
“如何让没来过的小朋友知道我们的豆苗长多高?”(引发测量工具需求)
🧠 三、教师必备的3个思维支架
- 比较思维:先提供明显差异的样本(如10cm&30cm胡萝卜)
- 误差处理:故意准备长短不一的”自然尺”(不同长度的树枝)
-
游戏化延伸:
- 角色扮演:恐龙医院”量体温”(不同部位用不同”体温尺”)
- 绘本拓展:《一寸虫》李欧·李奥尼
📚 推荐工具包:
- 新加坡MathSEED课程”测量探险箱”
- 日本Kodomo Edu的动物身高贴纸尺
- 抖音”幼教玩学家”自制测量道具合集
💫 记住:幼儿测量教育的本质不是获取数据,而是培养“量化看待世界”的科学视角!
你在实践中用过哪些创意测量方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哇时刻”记录~ ✨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