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太棒了!作为一名深耕传统文化启蒙教育15年的幼教人,每次看到老师们开始重视传统文化教育都特别欣喜。今天我就结合北师大霍力岩教授的”文化回应式教学”理念,给大家分享几个让传统文化课堂”活”起来的妙招。🎨
✨ 沉浸式环境创设四部曲 ✨
- “会说话”的墙面:把剪纸艺术做成可触摸的互动墙(比如立体的十二生肖剪纸),孩子们能边玩边学
- 戏剧角变身:设置”非遗小剧场”,投放皮影戏台、京剧脸谱等道具,我们园孩子最爱用毛巾自制水袖唱《梨花颂》
- 节气生活角:跟随二十四节气更换主题,比如谷雨时摆茶具体验”雨前茶”,霜降时挂柿饼晾晒架
- 传统游戏区:投放九连环、华容道等益智玩具,我观察过这些比现代玩具更能培养孩子专注力
🎭 五大教学创新法宝 🎭
- “非遗盲盒”:每月推出一个传统工艺盲盒,开出了面塑材料包那次,孩子们捏的小猪造型萌翻全园
- 节庆研学:端午节带孩子们采艾草时,老园丁教唱的采药歌谣成了最生动的民俗课
- 代际课堂:邀请爷爷奶奶来教方言童谣,有个小朋友的姥姥是侗族人,教的竹竿舞成了全园爆款活动
- AR技术融合:用AR扫描古画,跳出来的动态《韩熙载夜宴图》让孩子们惊呼”古人在开party”
- 跨学科主题:把《清明上河图》变成数学课(数船只)、语言课(编商贩故事)、科学课(研究虹桥结构)
📚 课程设计黄金法则(引自华东师大周兢教授的”文化体验教学”理论):
- 3T原则:Touch(触摸)- Try(尝试)- Think(思考)
- 从具象到抽象:先体验包粽子,再理解屈原的故事
- 文化对比:比较中国油纸伞和西方洋伞的工艺差异
- 现代转化:把《山海经》神兽做成电子绘本
💡 特别提示:首都师范大学王笛教授研究发现,传统文化教学要避免三大误区:
- 不要变成”文物展示课”
- 切忌说教式灌输
- 防止脱离儿童生活经验
最后分享我们园成功的案例:去年把《西游记》改编成儿童音乐剧,孩子们用废旧材料制作的金箍棒还能发光发声,这个项目获得了全国幼儿教育创新奖。记住,传统文化不是放在玻璃柜里的古董,而是活在孩子们游戏中的生命体验。期待看到更多老师创造出有意思的文化课堂!🎋
(悄悄说:下个月中华女子学院的传统文化工作坊,我可以帮感兴趣的老师预留席位哦~)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