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教育中点燃幼儿创新力的5把钥匙(附实操案例)🔑
作为一名深耕学前教育15年的研究者(曾任华东师大STEM教育项目顾问),我发现很多老师常陷入两个误区:要么把STEM做成”高结构实验课”,要么变成”放任自流的玩”。今天结合美国HighScope课程和安吉游戏的融合经验,分享如何用鹰架理论支持幼儿的真探索⬇️
🔍 钥匙1:把问题变成”磁铁问题”(以”斜坡小车”活动为例)
❌传统提问:”怎样让小车跑得更远?”
✅创新提问:”如果你是这辆小车,你希望路上遇到什么惊喜?”(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素推荐)
✨幼儿解决方案:有孩子给轨道加”弹簧陷阱”,有孩子用积木搭建”加油站”,教师通过“三阶追问法”(你发现…→如果…→还能…)深化探索
🧩 钥匙2:提供”半成品材料”(材料清单参考)
北京师范大学霍力岩教授团队研究发现:开放性材料能激发87%的深度学习行为。推荐这些”宝藏材料”:
- 变形组:PVC管+连接器(可组装水管、轨道)
- 光影组:亚克力彩片+手电筒(适合光影实验)
- 自然组:松果+磁铁(探索自然物特性)
📊 钥匙3:创新记录法——让思维可视化
借鉴瑞吉欧的档案袋记录法,我们开发了:
- “哇时刻”便签墙(即时记录创新点)
- 问题树:用便利贴记录”已知→想知→新发现”(深圳实验幼儿园园长刘凌的改良版)
- 数字故事:用iPad拍摄探索过程,幼儿配音解说
🎯 钥匙4:当”故意犯错”的老师
案例:在搭建桥梁时,教师故意用软纸板当桥面。当桥塌陷时:
“咦?我的桥和你们的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对比观察)
——来自台湾STEM教育专家张世忠教授的”认知冲突策略”
🌱 钥匙5:给创新订制”成长阶梯”
参考布鲁姆分类法设计分层任务:
| 层级 | 任务示例(以”风车制作”为例) |
|——-|—————————|
| 模仿 | 按图纸组装风车 |
| 改良 | 更换叶片材料测试转速 |
| 创造 | 设计能自动转向的风车 |
💡 特别提醒: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校长鲁江提出:”STEM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思考者’而非‘答题者’。”建议每周保留1次”自由探索日”,允许幼儿带问题回家(如:”为什么电梯按钮有盲文?”),这正是澳大利亚”生成课程”的精华所在。
需要具体某个年龄段的STEM活动方案,可以告诉我,我发您托小班/中大班的差异化指导手册📚。您目前在开展STEM活动时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呢?欢迎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