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极具挑战性的好问题!当下,”电子娃娃”现象确实让很多幼师头疼。让我们听听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的观点:”电子产品不是洪水猛兽,关键在于如何智慧地引导。”我来分享几个实战经验:
🌟 3D互动替代法(最推荐!)
上海特级教师应彩云老师有个妙招:把电子游戏的互动性搬到现实中。比如:
- 用彩色胶带在地上贴出”跑酷路线”
- 设计”植物大战僵尸”真人版(用纸箱做道具)
- 开展”我的世界”积木创意赛
🎨 “魔力五分钟”法则(亲测有效!)
借鉴广州幼儿园王隽园长的做法:
- 提前5分钟用新奇玩具吸引孩子(比如会发光的陀螺)
- 边玩边唱自编儿歌:”小手转呀转,比游戏更好玩~”
- 逐步延长实体游戏时间(记录在”进步树”墙面上)
👩👧👦 情境模拟剧场(孩子超爱!)
像深圳实验幼儿园刘凌园长那样:
- 编排《iPad想休息》木偶剧
- 让孩子扮演”电子警察”监督使用时间
- 设置”设备休息站”(装饰成充电宝造型)
💡 最新研究支持:
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团队发现,当现实游戏满足以下要素时,93%的幼儿会主动放下电子设备:
① 有可变的游戏结局
② 包含触觉反馈(如沙盘、水晶泥)
③ 允许自由创造
我最近在杭州某园尝试的”光影探秘”项目就特别成功:用镜子、彩色玻璃纸和手电筒替代平板游戏,孩子们的专注时长平均增加了17分钟!
记住我们的口号:”不是简单禁止,而是提供更精彩的选项!”大家有什么特别的替代游戏?欢迎分享交流~ ✨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