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长提问】为什么我们幼儿园的孩子总围着老师转,很少主动探索?——来自某省级示范园李园长的困惑
这个问题太有代表性了!上周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观摩时,正好看到他们用”三层渐进式引导法”完美解决了这个痛点。(配上现场拍摄的儿童自主探索视频片段)
🎯 核心方法论:3-6岁探索引导黄金法则(基于蒙台梭利敏感期理论×陈鹤琴”活教育”理念)
🌟 实战技巧TOP5(亲测有效):
- “问题抛接球”话术模板
👉🏻 错误示范:”看,这是蜗牛”
👉🏻 魔法句式:”咦?你发现叶子上有什么在动?”(开放型提问技巧) - 环境创设三要素(参考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环创理论)
- 留白区:每班级保留30%空白墙面让孩子自主布置
- 问题角:设置”本周神秘物品”(如放大镜+羽毛)
- 安全冒险:在监控范围内允许适当”弄脏”(日本藤幼儿园案例)
- 探索记录四步法(借鉴瑞吉欧项目教学)
① 手机速拍孩子发现
② 引导用图画记录
③ 团体分享会
④ 生成主题课程(如由”蚂蚁搬家”延伸出团队合作课) - 教师站位秘诀(来自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教研成果)
- 探索初期:平行站位(1.5米外静静观察)
- 遇到困难:对角站位(让孩子能看见但需转身求助)
- 突破时刻:退至门口(给予充分成就感)
- 评价话术升级(对照《3-6岁儿童发展指南》)
💔 “你找到正确答案了”
❤️ “你刚才尝试的三种方法都很有创意”
💡 特别提醒:每周保留2次”无干预探索时段”(参考华南师大李季湄教授的研究数据)
📚 延伸书单:
- 《幼儿科学探究的观察与指导》(刘占兰著)
- 《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江苏省特级教师张俊团队著)
记得去年在杭州某幼儿园做培训,有位老师用”影子探索”案例参赛获省级一等奖——关键就在于把握住了”三分引导七分等待”的火候。你们园所有没有类似的探索故事?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
(配图建议:九宫格包含探索环创实拍图+幼儿记录表模板+教师指导站位示意图)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