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专业研究者,我来分享一套让讲座学习效益最大化的”三维成长模型”,这个方法曾帮助深圳某省级幼儿园在一年内培养出8位市级骨干教师。
▌ 第一维度:讲座前的”靶向准备”(关键!)
- 专家画像分析法
- 研究华东师大周兢教授的”专家履历四问法”:
①学术主阵地(研究方向)
②近5年核心课题
③代表性教学案例
④常见演讲风格
案例:准备李季湄教授的讲座前,我们团队发现她近年专注”幼儿学习品质观察”,便提前研读其在《学前教育研究》2022年第3期的论文,现场提问环节直接获得专家深度指导。
- 问题清单术
推荐使用”3×3问题矩阵”:
横向:教学困惑/儿童发展/家园共育
纵向:现象描述/原因分析/解决策略
▌ 第二维度:讲座中的”结构化聆听”
- 双通道笔记法(获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推荐)
左页记录专家原话,右页用不同颜色标注:
红色→可直接实践的”行动指南”
蓝色→需要消化的”理论内核”
绿色→引发联想的”创新触点” - 互动三阶法
- 初级:在专家举例时点头回应
- 中级:用手机备忘录整理即时疑问
- 高级:争取在案例讨论环节发言
(某南京名师就是在虞永平教授讲座互动中,其提出的游戏观察量表获得专家亲自指导)
▌ 第三维度:讲座后的”迁移创新”
- 721转化模型(源自华南师大杨宁教授)
- 7天内完成3次实践验证
- 2周内形成个性化改进方案
- 1个月内产出可分享的教学案例
- 建立”专家智囊库”
建议按这样的格式整理:
【专家观点】×【我的解读】×【实践验证】×【迭代创新】
特别提醒:杭州蓓蕾幼儿园推出的”讲座金句扑克牌”值得借鉴,把54个专家观点制成卡牌,教研时随机抽取进行案例分析游戏。
★ 进阶法宝:
加入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讲座后研讨群”,每次讲座后72小时内都有线上深度研讨(最近一次关于”安吉游戏本土化”的讨论就有13位特级教师参与)。
记住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的话:”听讲座就像吃核桃,不仅要获得知识果仁,更要磨砺思维的硬壳。”建议下次听讲座时随身带本《幼儿行为观察日记》,实时记录灵感火花。
(是否需要某个具体领域专家的听讲攻略?比如最近很火的”深度学习”或”托幼衔接”主题?我可以继续展开)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