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研究者,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去年在上海示范园观摩的一节精彩活动:3岁的小朋友用PVC管搭建斜坡轨道,通过反复测试不同角度的滚球速度,竟然自发总结出”陡坡滚得快”的结论!这正是科学启蒙教育的精髓所在。下面我从五个维度系统解析:
一、环境创设的”鹰架理论”实践(Vygotsky理论应用)
- 设立”小小科学院”区域:配备放大镜、磁铁、三棱镜等基础工具
- 生活化材料投放:如厨房区的油水分离瓶、阳台的植物生长观察站
- 动态问题墙设计:记录幼儿的”为什么”,如北京丰台一幼的”问题泡泡墙”
二、探究式学习四步法(基于哈佛Project Zero研究)
- 情境导入:用绘本《蚯蚓的日记》引发土壤探究
- 猜想验证:提供记录表(图画+简单符号)
- 协作探索:分组进行”种子发芽”对比实验
- 生活迁移:引导观察超市蔬菜的根茎差异
三、关键性提问技巧(参考新西兰”学习故事”评价法)
• 比较型:”冰块和蜡块哪个融化得快?”
• 因果型:”为什么风筝能飞起来?”
• 假设型:”如果不用手,怎么让小车动起来?”
四、典型活动案例(借鉴日本”鹤琴幼儿园”模式)
- 光影剧场:手电筒+镂空卡片的影子实验
- 声音侦探:辨别不同材质容器的发声规律
- 管道工程师:PVC管组装水流运输系统
五、评价反馈策略(融合瑞吉欧记录法)
- 拍摄3分钟”科学时刻”微视频
- 使用”科学探究能力发展检核表”
- 建立个人科学探索档案袋
特别提醒警惕三大误区:
✘ 过度追求正确答案(应重视过程性探究)
✘ 材料过于精致化(简朴材料更激发创意)
✘ 教师过度干预(需把握”等待时间”)
正如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所言:”幼儿的科学不是概念的记忆,而是经验的重组。”建议教师每周预留2次”自由发现时间”,你会惊讶于孩子们那些”油滴为什么是圆的””影子为什么会变魔术”的精彩发现!最新研究显示(2023《早期教育研究》),持续开展科学启蒙的幼儿,其问题解决能力较同龄人高47%。让我们做孩子好奇心的守护者,在他们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