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影子朋友
01
课程缘起
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惊奇地发现自己的身旁总有一位“朋友”,孩子们走到哪,它就跟到哪,它是谁呢?他们围在一起讨论了起来……
小宝:“你们看!我身边的这个朋友和我一样绑了两个辫子。”
菲菲:“我做什么动作,它也做什么动作。”
茂茂:“它到底是谁呢?”
张赫:“我知道,它是影子,阳光照在我们的身上就会有影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 “大自然和生活中真实的事物与现象是幼儿科学探究的生动内容,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是幼儿科学探究的核心。”影子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自然现象,为什么会有影子,什么时候会有影子……一系列的问题激发着孩子们的好奇心。于是我班抓住这一契机,从幼儿兴趣入手,生成本次班本课程。让我们一起走进影子的世界,开启一场好玩而又神秘的探索之旅吧!
02
课程网络图
03
寻影
影子大调查
随着孩子们对影子的进一步讨论和观察,关于影子的问题也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于是孩子们利用周末时间,和爸爸妈妈开展了影子大调查并分享了自己的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孩子们知道了,影子产生的条件首先是光,比如:太阳光、灯光、火苗…
寻找影子
影子,对于小朋友来说既熟悉又新奇,幼儿园里的影子在哪里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单荣泽、张赫:我们发现了攀爬网的影子。
姜一山、聂正茂:我们发现了大树的影子。
史沐芷、王梓沫:我们发现了萝卜的影子。
司奇妙:我发现了乐器的影子。
高芮汐:我发现了滑梯的影子。
邵初夏:我发现了小车的影子。
教师支持与思考:《指南》中强调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辨别影子的产生主体是基础认知,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日常生活中在哪里见过影子,观察不同物体和人物在光线下的影子呈现,开展影子大调查活动,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调查发现,促进幼儿的交流与合作。教师耐心倾听幼儿的观察结果,及时给予肯定和引导,为后续深入探究影子的奥秘奠定了基础。
04
探影
探究一:为什么我们会有影子?
楚夏:为什么我们会有影子呢?
烁萱:因为太阳晒我们了。
沐芷:那教室里没有太阳为什么会有影子呢?
我们通过绘本故事《影子在哪里》找到了答案。孩子们了解了影子的秘密,首先要有光,然后有遮光的物体,最后要有一个可以显示影子的地方,如果缺少任何一个条件,影子都不会产生。
探究二:爱跑的影子
小柠檬: “你看!我的影子会动。”
申淇源:“因为我们人在动,所以影子就会跟着我们动。”
司琦妙:“那是不是只有我们人的影子才会动呢?
申佳莹:不是,小动物们的影子有时也会动。
杜承泽:我觉得是的,因为大树的影子就不会动,它没有手和脚。
王松阳:是呀,我也认为大树的影子不会动。还有旗杆和房子的影子也不会动。
跟随孩子们的兴趣,我们进行了影子实验!此次观察的对象为静止不动的旗杆,观察的时间分别为:早上入园后、中午散步、下午离园去观察旗杆的影子并做上记号。
第二天,孩子们早早入园了,一起寻找旗杆的影子,并用白色的粉笔画出旗杆影子作为记号。
王梓沫: “我觉得旗杆的影子应该不会动。”
王晨妤 :“我也认为是这样,因为旗杆不会动。”
杨瑾文: “可我觉得会动。”
孩子们猜测着,期待着。中午散步的时候,孩子们又来到旗杆下。
单荣泽:“咦,旗杆的影子怎么不在原来做标记的地方了。”
刘书羡:“对呀,旗杆的影子跑了”
李芋汐:“真奇怪!原来影子真的会动呀。”
樊慕泽:“我猜对了吧!”
孟子州:“真的会跑吗?要不然我们再在影子上做个标记,下午来看它到底会不会再跑。”
孩子们重新用白色的粉笔做好记号,并约定下午离园前来看一看。
下午,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整理好衣物就来观察旗杆的影子,惊奇地发现旗杆的影子又一次发生了变化。
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原来影子会动!真的会动。”
我们的发现:通过实验,孩子们发现原来调皮的影子是会动的,当太阳的位置发生改变,影子的位置也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变化。
探究三:彩色的影子
六一:“影子都是黑色的吗?会有彩色的影子吗?”
李正浩:“会呀!我觉得红色苹果的影子应该是红色的影子。”
杨瑾文:“我觉得绿色颜料的影子应该是绿色的。”
孩子们带着疑惑和猜测,开启了关于彩色影子的探索……
樊慕泽:苹果的影子也是黑色的。
刘书羡:咦!绿色颜料瓶的影子居然也是黑色。
李佳妍:“苹果和颜料的影子都是黑色的,还有什么东西的影子是彩色的呢?”
小宝:“我们用美工区的彩色玻璃纸试一试吧!”
王晨妤:“快看!彩色玻璃纸的影子是彩色的。”
教师支持与思考:原来,影子不全是黑色的,还可以是彩色的。由于彩色玻璃纸是有色透明的,当光源通过玻璃纸时,与彩色玻璃纸相同颜色的光能通过,其他颜色的光被吸收,所以会看到不同颜色的玻璃纸有不同颜色的光,最终在形成了彩色的影子,讨论后,孩子们决定把玻璃纸进行装饰贴在科学区的玻璃上,方便下次观察。
教师支持与思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探索影子位置不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自然规律的感知。当幼儿面对“彩色的影子”这一现象时,促使他们思考光与颜色的关系。在自主探究、亲身体验中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并获得认知和经验。
05
戏影
画影子
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捕捉光影,创作出漂亮的影子作品。
踩影子
孩子们在操场上快乐奔跑,进行踩影子游戏,在此过程中孩子们的动作协调性和闪躲应变能力也随之得到发展。
手影游戏
孩子们和爸爸妈妈进行了趣味十足的手影游戏。他们的小手灵动地变换着形状,活灵活现的蝴蝶、大雁、小狗、大灰狼、孔雀……就出现了。随着手影的舞动,这一方小小的光影天地成为了孩子们想象力自由驰骋的大舞台。
06
课程反思
“生活即教育,处处皆课程”。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发现了影子,并对其产生兴趣,我们抓住教育契机,生成了此次课程。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幼儿为主体,遵从他们的意愿和兴趣,和孩子们共同寻影、探影、戏影,让孩子们在做中学、在玩中体验,发现身边的科学现象和秘密。整个探究过程既满足孩子的兴趣需求,又促进孩子的探究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使课程生活化、价值化。
虽然本次课程暂告一段落,但我们探索的脚步还在前行。我们会继续做生活的主人,和生活交朋友,发挥生活应有的价值!
供稿:小八班
编辑:李玉菊
校对:陈博文
审核:高卫敬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内黄县实验幼儿园

请关注公众号,发送"解锁码"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