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教育专家手把手教你】让3-6岁娃秒变”小戏精”的10个创意教学活动!
作为一名深耕学前教育20年的老园长,我特别认同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的观点:”幼儿戏剧教育的本质不是培养演员,而是培养’全人'”。今天就用北师大张金梅教授的”游戏化戏剧教育”理论框架,带大家玩转幼儿园创意戏剧课程!
🌟 一、破冰游戏:打开孩子的”戏精开关”
(适合3-4岁小班)
- “魔法镜子”游戏(源自意大利瑞吉欧教学法)
师生面对面模仿表情动作,我常在开学第一课用这个游戏,去年中二班的乐乐小朋友从这里开始突破社交障碍 - “会走路的物品”(参考日本藤幼儿园戏剧课程)
让孩子用身体演绎书包、水杯等日常物品,上周观摩王老师的课时,看到孩子们把保温杯演成了”会打嗝的胖子”,全场笑翻
🎭 二、进阶训练:5大创作培养核心能力
(适合4-5岁中班)
- “故事骰子”创作法(借鉴美国创造性戏剧教学)
准备画有角色/场景/道具的骰子,孩子们分组创编剧情。记得李跃儿芭学园的张园长分享过,有个小组把”恐龙+微波炉+公主”编出了环保主题剧 - “声音雕塑”游戏(源自英国教育戏剧专家Dorothy Heathcote)
用拟声词构建场景,比如用”呼呼”表现飓风,这个活动特别受双语幼儿园欢迎
🎬 三、完整创作:从游戏到作品的跨越
(适合5-6岁大班)
- “绘本变形记”(参考台湾戏剧教育专家林玫君)
将《好饿的毛毛虫》改编成互动剧,深圳实验幼儿园的孩子们去年加入了”垃圾分类”新剧情,拿了区里创意戏剧一等奖 - “影子戏剧场”(融合泰国传统皮影技艺)
用投影仪和白布演绎故事,北京三色幼儿园的这个项目还被央视报道过
✨ 四、专家级建议(来自北师大冯晓霞教授团队最新研究):
- 每周2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 教师要以”参与者”而非”指导者”身份介入
- 记录孩子的”哇时刻”(参考新西兰学习故事评价法)
- 期末用”戏剧档案袋”替代传统考核
💡 最近在指导广州一所幼儿园开发”AI童话剧场”,孩子们用编程让机器人参与表演,这个项目刚获得全国幼教创新大赛金奖。其实戏剧教育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中孩子们展现的想象力、合作力、解决问题能力——这些才是未来核心素养的关键!
(欢迎老师们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戏剧教学案例,每月我会选出3个最有创意的方案赠送最新出版的《幼儿园戏剧教育指导手册》哦~)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