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时代价值!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巧妙融入科技元素。(竖起大拇指)
我最近参加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年会时,华东师范大学的郭力平教授特别强调:”科技教育不是简单使用iPad,而是要培养幼儿的科技思维和探究能力。”这个观点让我深受启发。
🌟 实用建议来啦 🌟
- “生活中的STEAM”小实验(适合3-6岁)
- 案例:用气球摩擦头发观察静电现象
- 专家说: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团队研究发现,这类活动能显著提升幼儿观察能力
- 智能教具创意玩法
- 推荐:编程启蒙机器人(如小熊优比)
- 注意:上海特级教师徐则民提醒”每天不超过20分钟”
- AR互动墙设计
- 实操:将传统主题墙升级为可交互的AR墙面
- 效果:深圳实验幼儿园园长刘凌反馈幼儿参与度提升40%
- 数码记录小能手
- 创新:让大班幼儿用儿童相机记录种植角变化
- 理论支持:借鉴了意大利瑞吉欧的”儿童作为记录者”理念
💡 政策延伸 💡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建议:
- 每月开展1次”科技+传统”融合教研
- 建立园本数字化资源库
- 与家长共创”家庭科技角”
⚠️ 重要提醒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占兰研究员特别强调:”科技教育要把握三个度:温度(情感联结)、适度(时间控制)、效度(教育价值)”
我们园最近尝试的”神奇放大镜”项目(将普通放大镜连接到平板电脑)获得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孩子们通过这个工具观察树叶脉络时的专注神情,完美诠释了科技教育的价值!
记住:科技是工具,教育是本质。让我们做有温度的科技启蒙者!(眨眼)
大家有什么好的科技融入案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