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儿童】
[做眼中有光的教师,育心中有爱的儿童]
陈鹤琴
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
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拓者。他是我国最早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我国儿童心理发展的学者;是我国最早运用儿童心理研究的成果,系统地提出家庭教育原则的学者;也是我国现代最先创办实验幼稚园,实地研究中国化幼儿教育的学者。
当我们回眸20世纪中国教育的改革发展,展望21世纪的人才教育构想时,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以及其为之终生探索的“活教育”之活精神,对当代中国学前教育改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活教育”理论是陈鹤琴在1941年针对旧中国旧教育传统的弊病提出的。他认为旧中国的教育制度空谈理论,教学脱节,死读书、读死书,书本至上,不求进步,学生缺乏创造性,没有动手的能力。因此,他提出了“活教育”的思想体系。
这一思想体系包括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三个方面:
1
在目的论方面
2
在课程论方面
3
在方法论方面
原则一
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原则二
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原则三
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
原则四
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
原则五
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
原则六
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原则七
比较教学法
原则八
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
原则九
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
原则十
替代教学法
小孩子生来无所谓好,无所谓坏。
他时时喜欢游戏,我们应当想办法满足他的欲望,同时使他顾到别人的幸福,要使他参加共同生活,要使得他爱护公共事务。
小孩子好奇的侥幸的心理也是有的,机遇诱惑可以引起他的好奇,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游戏来满足他的侥幸心理。
小孩子是好动的,他喜欢做这样,喜欢做那样,你没有东西给他做,他就要破坏,就要捣乱,所以我们要他做,要他建设,要他创造。
小孩子喜欢合群,我们应当让他有一种正式的组织来发展他的能力,养成他们的群性。
我们要用各种替代的方法来满足他的欲望,来发展他的个性,养成他的人格。
原则十一
注意环境,利用环境
儿童既然喜欢玩耍,大自然、大社会中都可以找到很多好玩的东西来做活教材和活教具。
教师要有发现环境中教学材料的能力和敏感性,不断利用环境充实教学内容,让儿童有更多材料玩,有更多东西学。
要做一个成功的老师,你一定要注意环境、利用环境,环境中许许多多的东西,初看与你所教的没有关系,仔细研究研究看,也可以变成很好的教材、很好的教具。
原则十二
分组学习,共同研究
班级教学与个别教学各有利弊,分组教学更具好处。它的好处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有组织的,二是经济的。
它更注重教学过程。
集体学习是活教育教学原则的一种方式。一个人的思想需要有刺激,有了刺激,思想就越来越多,越来越进步。
别人给我们的刺激不一定是好的,但别人的刺激而引起我们其他的思想,同样也可以得到好处。
三人行,必有我师。
还有时候,态度非常重要,不要以为自己总是对的,别人总是错的,要大家贡献意见,择其类别加以分析而讨论之,那做事的兴趣就一定浓厚。
一人做事与两人做事就不同,两人做事彼此商量,意思就多,就是享受也是如此。
所谓独乐不如共乐,所以研究学问更应当共同来学习。
原则十三
教学游戏化
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
健康的小孩子是好动的、快乐的。
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能够化读书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就会变得更加有趣、更加快乐、更加进步。
但是人们总是认为读书的时代不应该游戏,把读书和游戏孤立分离开来看,完全是错误的。
假如读书只有读书,读书不应该游戏,那么读书的生活会变得枯燥无味,哪里谈得上进步?
做到教学游戏化就要使读书活动兴致勃勃,学习进步迅速。游戏化适合于任何儿童,也适合于任何工作与教学,在教学游戏化过程中,我们老师还应该特别注意:
一要注意方法与目的的结合。游戏的方法,本来是为了达到教学的目的而应用的,忽视这一点就失掉了教学的意义;
二要注重多数人的活动,游戏化最容易产生的利弊就是让少数成绩好的小朋友来做,其余儿童坐着看,这无异于剥夺了大多数儿童的学习机会。
教学游戏化是以做为中心的,也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学应用,其充实与发展还有待于大家研究与努力。
原则十四
教学故事化
所有孩子都是喜欢故事的,教学故事化就是利用孩子喜欢故事的心理来展开教学,丰富教学的内容,增进教学的成效。
第一,故事与儿童的情感有交流作用;
第二,故事情节的神奇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
第三,故事能激起儿童的想象力;
第四,故事组织完整,意义连贯的事物更容易理解,适合于儿童的学习心理。
教学故事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展开:第一是教材的故事化;第二是教法的故事化。
教学故事化是活教育的新要求,它在教学过程中究竟能产生如何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原则十五
教师“教”教师
所谓教师教教师,就是举行教学演示或者组织巡回教学辅导团一类的组织。
这是近代教育方法上的一种新趋势,不仅能够在一个学校一个城市里举行,同样可以应用“分组学习、共同研究”的原则,推行到所有学校中去,对于充实教师本身、提高业务水平有较大的帮助。
那种只用耳朵听,靠别人用嘴讲的讨论或者演讲方式不能收到成效,就是由于非亲身去做,不能切实感觉的缘故。
教学演示能改变这种状况。教学演示的基本步骤就是担任教学演示的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并演示给到场的各位教师观摩,演示完后进行评奖,评论其优缺点,进而讨论怎样用新的方法选择新的教材,完成最合理的教学工作。
原则十六
儿童“教”儿童
儿童教儿童的好处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儿童了解儿童的程度比成人更为深刻,由于他们彼此年龄相仿,兴趣易于接近,理解思想一致,尤其是儿童最乐于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别人,当学会一点新的东西时,他总是热心地去让别人知道。
儿童了解儿童较为深刻,这是我们所要提出的儿童教儿童的第一个基本认识。这一条教学原则是根据陶行知的“小先生制”提出来的,意思是让儿童来教育儿童,让儿童来指导儿童。这种办法一方面可补充教师数量之不足,有益于教育的普及;另一方面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起辅助作用,有益于教学效益的提高。
第二,儿童鼓励儿童的效果比成人所能达到的更为巨大。儿童心目中认为成人能够做成这件事并不稀奇,所以我们说儿童教儿童,对被教儿童的鼓励更大。
第三,儿童教儿童是教学相长,儿童为了要教,事先就得充分准备,在教过以后,他们对于教的内容必然认识得更加清楚。所以,儿童教儿童不但是被教者得益,教者本身也得到了很大益处。这种得益不仅仅是教材以内的知识范围而已,而且儿童获得了发展创造才能的机会。
儿童教儿童的范围应该不断扩大,个别儿童轮流教,在同一学校、同一班级都能进行。各校的儿童可以轮流教,各国的儿童都可以轮流教。儿童教儿童是有效的教学,希望它能够与儿童互助运动紧密结合,推进人类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
原则十七
精密观察
观察是获得知识的基本方法。
精密观察,这是开启真理宝藏的钥匙。掌握这把钥匙,我们就变能接近科学真理。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采用观察方法,一方面通过实地观察来实行教学,另外一方面通过实际研究来培养儿童善用观察的学习态度,则教学效果必将因此而得到提升。为什么用了观察方法就能增进教学效果呢?
第一,由观察所获得的知识是直接的知识。
其次,亲身阅历的经验印象最深刻。
第三,容易发现问题,也容易解决问题。
最后,我们可以说,观察不仅能增进教学效能,还可以培养儿童学习的兴趣与求真的态度。
观察的教学不仅促进学习兴趣,而且儿童的人生态度也将因此得到健全的发展。观察所依据的是客观事实,失去事实的支持,则附会造作都将产生。儿童养成观察习惯之后,一种尊重事实、求真求实的态度自然会建立起来。
怎样进行观察呢?
第一,全面的观察;
第二,比较的观察;
第三,系统的观察;
第四,五官俱到的观察。
观察是人类获得知识的基本方法。假使要教学能获得大的效果,那么就应正确地运用精密观察的方法。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漫画版!
【3】央视纪录片《我的游戏童年》,发现游戏的精彩(附视频链接)
【4】刘焱:幼儿园如何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加 主编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