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经典书籍相伴
吟风揽月
旖旎了流年
斑斓了岁月
【英】克里斯蒂娜·麦金泰尔 著
叶平枝、程维袆等 译
罗宾逊(Robinson,2011)认为,成人的情感世界与孩子的情感世界相互影响。他们互相回应,从而改变对经历的认知。
她进一步指出,最初的依恋关系对孩子的生活、学习和情感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并可能持续一生。她还描述了其他层次的关系,例如,童年早期儿童与教育机构和教师建立的关系也会影响其依恋模式,但“尽管如此,最初的依恋会在孩子的心智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然而,后续建立的这些关系同样具有强大的作用,教师必须了解它们在促进儿童形成持久的态度和自我信念方面的重要性。有趣的是,教师与一些孩子和家长建立关系比与其他孩子和家长建立关系要容易得多。也许在某些情况下,不充分或紧张的感觉会影响非语言线索,给接受者带来不适感。
刘易斯(Lewis,2010)等人指出:
我们不可能爱上所有人都喜欢的人,也不可能和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成为朋友。人们因为在他人身上发现可以产生共鸣的特质而被其吸引,但他们对其他人可能持有疏远或敌对的态度。
问:分享可以被视为社交发展的一部分吗?
当评估幼儿的情感发展时,我们需要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在早期阶段,幼儿的行为动机通常是务实的,例如:“我应该这样做,因为这是成人期望的,我可能会得到奖励。”但是随着幼儿逐渐发展利他主义和同理心(大约在4岁),他们的行为动机将变得更加无私:“如果我给某人这个玩具,那么他会感到高兴。”这种行为体现了无私的特质,尤其是当幼儿自己也喜欢这个玩具时。
因此,在考虑幼儿的情感发展时,我们需要通过分析幼儿表面的社交行为,来了解其内心深处的想法。这些行为的变化取决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也就是说,幼儿必须先了解自己,才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P131
购书信息
想了解本书的更多信息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制作|陈 繁
朗读|王晓霞
2025年11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