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孩子送生日礼物的话,他最想要的是什么礼物?
他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处于什么水平?
他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他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他的性格是怎样的?
A.内向还是外向 B.情绪稳定程度如何 C.善于与人交往吗 D.是否有领导才能或潜力 E.自信还是自卑
他自己希望将来从事何种职业或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他最崇拜和最喜欢的人分别是谁?
他最不喜欢做的事是什么?
接纳孩子的第三步是宽容孩子。
时刻提醒自己,孩子还在成长中,要给他时间、给他机会,学会等待。
宽容孩子的“不小心”“无意识”“添乱”,宽容孩子的情绪暴躁、性格内向不敢开口、言语木讷甚至口吃、行动迟缓甚至磨蹭、情不自禁的不能自已……
要允许孩子的小个性存在,更要宽容孩子的小缺点和小错误,容忍孩子偶尔的无理,给孩子充足的自我反省空间。
允许孩子有不同的观点,鼓励他们独立思考问题,保持沟通的自由和民主,为孩子营造和谐友爱的氛围。
宽容是容许孩子在行为上有相当的自由、容许孩子自行安排其作息时间、容许孩子有金钱自主支配权、容许孩子自由交友等。
对孩子应是循循善诱的说理与解释,不用严厉的惩罚方式,给予孩子极大的自由。
宽容孩子,不仅能维护孩子的自尊,而且还能给予孩子此时内心最欠缺、最需要的安全感,因此,宽容就等于是在为孩子雪中送炭。
当父母成为具有宽容能力的父母后,这份能力一定还会传承给孩子,从而使孩子也具备善于宽容的涵养和雅量。
但宽容不等于娇惯,不等于骄纵,必须有边界、有限度。
如果父母不能容忍孩子的一点瑕疵,就很容易对孩子吹毛求疵,不仅不利于亲子关系的维系,更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丧失前行的动力和方向。
孩子犯错时要先听孩子解释,别光看结果,要了解初衷。家长在发脾气之前需要先把消极情绪处理好。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我们无法预知的困难和挫折,如果父母不注意教育方式,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责骂、惩罚,不但不能让孩子改正错误,还会使孩子形成胆怯、退缩或者是叛逆、攻击等不良心理。
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这样写道:“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保持豁达的心态,要有宽广的心灵,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要适时地宽容,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批评,多想想孩子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
既然孩子犯错是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就试着接纳,而不是一味指责甚至发脾气。
在孩子犯了无心之失的时候,家长们不必责骂孩子,包容可以让他更加懂得自己做错了,让孩子记住这个失误。
当孩子犯了错不敢禀报时,父母要有足够的宽容,鼓励孩子勇敢面对并大方说出来:
“孩子你怎么了,有什么事情难以解决吗?说出来爸爸妈妈跟你一起解决。”
这样孩子便会有安全感,认为父母是他的依靠,便愿意跟父母好好沟通并解决问题。
当我们对孩子有消极情绪甚至出现不接纳的状态时,不是因为我们不爱这个孩子或者真的不接纳孩子,而是当时的消极情绪主导了我们的言语和行为。
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下次如何避免失误。
比如当孩子在厨房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告诉他远离刀具、远离瓷碗或玻璃杯之类的易碎品;
告诉孩子,端饭菜的时候可以用托盘来搬运,以避免洒到地板上;
浇花或者是走向花盆的时候,要提醒孩子注意脚下……
不要把孩子的错误和缺点放大,把它们尽量往小和往轻的方向处理。
父母越是淡定,孩子越是镇定,也更容易认同自己,而不是在父母的批评打击中否定自己。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懂得不断自我修正。
多一次原谅,多一次宽容和理解,同时也就为自己多找了一份好心境,也会使自己在个性完善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父母的宽容,是孩子成长的底气。
点个在看,让我们对孩子多一点了解、理解和宽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