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就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从宝宝在肚子里的时候,爸爸妈妈就要它进行胎教,可见教育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而孩子永远都少不了父母的陪伴。“幼师课件网”小编特向您推荐”清除孩子自卑的八种做法”,希望您看完这篇文章能够学习到更多教育孩子的方法。
孩子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事,使自己感到自卑。
例如,被老师批评了,自己穿的衣服没有小伙伴的好看,上台表演时出现了差错……每遇到这种情况,家长都心中暗暗焦急。这种自卑心理,会不会在孩子心理上造成阴影,会不会影响到他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伴随他一生呢?其实,为孩子清除心中自卑的阴影,您完全可以帮他做到!
1.改变形象法
心理自卑的孩子,通常具备说话吞吞吐吐,走路畏缩等特点。从说话的音量、走路的姿势入手,便可改变他们的心态。对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应特别注意教育他们改变自己的形象:穿着整洁大方的服装,讲话爽快,走路昂首阔步等。
2.语言暗示法
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心态,因而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用“你聪明”,“你一定行”之类的语言为孩子打气,或是在此基础上,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天上学之前都念上几遍,在语言暗示之后再满怀信心地去上学。
3.预演胜利法
每当孩子遇到困难,不敢接受挑战时,就要求他先在头脑中想像完成任务时的胜利情景。这种白日梦式的预演胜利法,对于帮助孩子战胜恐惧心理,愉快地接受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4.发挥长处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如果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长,就连天才也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相反,一个人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就是有残疾的人也能充满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因此,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这也是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关键。kejian.youshijiaoyan.com
5.储蓄成功法
自信是成功的保证,自信也是建立在成功的经验之上的,科学家研究表明,每一次成功,人的大脑便有一种刻画的痕迹。当人重新忆起往日的成功模式时,又可重新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消除孩子自卑心理时,为了能让他生活在成功的体验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指导他建立成功档案,将每一次哪怕是非常小的成功与进步都记录下来,积少成多,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看看,经常重温成功的心情,这样能使他信心百倍地去克服困难。
6.洗刷阴影法
失败的阴影是产生自卑的温床。有自卑心理的孩子遇到挫折与失败比一般孩子要多得多,及时洗刷失败的阴影是克服自卑、保持自信的重要手段。洗刷失败阴影的方法很多,较为常见的有两种:一是家长要帮助孩子将失败当作学习的机遇,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学习和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二是彻底遗忘,家长要帮助孩子有意将那些不愉快的、痛苦的事彻底地忘记,或是用成功的经历去抵消失败的阴影。
7.逆向比较法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要认识自己就得拿别人来做比较。我们通常不提倡逆向比较,即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但对于“羡人之长,羞己之短”的孩子来说,采用选择别人的短处作为比较的对象,对于消除自卑心理,达到心理平衡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8.降低追求法
一位哲人说过:“追求越高,才能的发挥就越充分。”对于后进孩子来说,与其空谈立志,还不如让这些孩子适当降低追求,让大的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做到一个学期、一个月、甚至一个星期都有目标可寻。目标变得小而具体,就易于实现,这样一来孩子会经常拥有成功感,可以更快地进步。
youshijiaoyan.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这八种做法会让孩子越来越笨
当爸妈的都希望孩子能越来越聪明,而实际情况是,很多家长都在不知不觉中把孩子越变越笨了!
长得漂亮是优势,活得漂亮是本事。
在生活中,父母的以下不经意的做法和坏习惯,就像是为孩子“套”了一个罩子,将孩子一步步推向“越来越笨”的境地,来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1、过早进行知识传授,忽视孩子自身感受
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过早的对孩子进行高难度的知识教学;
还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自满”,而设置了过高的学习目标。
但是,孩子尽了力却总也达不到,每次尝试都失败,孩子就会感觉很受挫,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越来越糟糕。
若是在孩子的生活里,他很少得到“赢”的感觉,最终,他可能就会变成一个看起来笨头笨脑又畏手畏脚的孩子。
2、父母没有学习、阅读的习惯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我爱看电视,跟孩子有什么关系?可是你的言行举止和境界,直接决定孩子的高度,孩子受父母的影响至大。你不学习、不读书,就不能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阅读、学习环境,孩子也必定不会对书本感兴趣。看书能充分开启人类思考的大脑,锻炼思维能力。
经常思考是使人聪明、锻炼大脑发达的最佳方式。长期不动脑的人,会加速大脑衰退,聪明人也会变迟钝。
3、每一餐都让孩子吃太饱
不少家长在孩子吃过饭后,不断往孩子嘴里塞饭,要多吃点、再吃点,恐怕孩子少吃会饿着。殊不知,吃的太饱,人懒惰、不运动,脑细胞不活跃、懒于思考,有昏昏欲睡之感。民间有说法“吃太饱、撑笨心”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研究证明:长期吃太饱,会出现脑细胞早衰和智力下降、致脑动脉硬化、越来越笨,所以吃太饱,未必是好事。早餐质量与智力发展,关系密切,早餐不但要吃,而且要吃好。
4、父母熬夜、孩子陪同
父母爱追午夜场电视、彻夜打牌娱乐,为了避免孩子打扰自己,常常丢给孩子一个手机、或让孩子陪同自己看电视、娱乐。
孩子因熬夜而导致的睡眠不足,会出现一系列康问题,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身体代谢出现问题、易发胖,不仅导致各种疾病产生,并且这样长期熬夜的行为,也是作父母的严重失职和不负责任。
已有研究表明:经常熬夜、睡眠不够的人,脑细胞衰退加速,再聪明的人,也会逐渐变糊涂、变笨。
5、对孩子用武力或语言暴力
有的父母,一遇到事就大声责问、甚至动手打孩子,孩子怯于家长愤怒、扭曲的面孔和暴力言语的权威,只能选择沉默。时间长了,会形成内向、封闭、少言寡语性格。
家长打骂孩子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问题的,打骂只会使孩子的身心受到更大的伤害。孩子被打,情绪上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导致神经系统出问题。
6、只准学习、不准玩耍
有的父母,一辈子没大出息,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娃身上。只要看到娃手捧书学习,就喜笑颜开;一看到娃玩耍、游戏,就大发雷霆。也有的父母认为“孩子一玩,心就变野了”,天天就死盯着孩子的学习、学习、学习,从不给孩子玩耍的时间和自由。
父母要做的不是阻止孩子玩,而是帮助孩子一起制定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不仅仅是学习计划,包括娱乐、玩耍和游戏时间等,劳逸结合、玩学有度,给孩子释放压力和排遣情绪出口的机会,只有让压力和情绪得到充分释放,才能装进去知识和教诲。
专家指出:玩对孩子成长非常有益处,让孩子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做到玩耍、学习两不误,对智力的开发,很有帮助。
7、用“不许哭”来压制孩子的眼泪
哭声是一种很让人神烦的东东,尤其是家长,听到孩子哭,涌上头的是各种负面情绪:恼火、不安、愤怒、焦虑,自责,尤其是在公众场合,简直就像人人都在盯着你,说:你这爸妈是咋当的?
所以,当孩子哭泣的时候,我们会本能地恐吓孩子停止哭泣。心想,只要孩子不哭了,麻烦就过去了,事情就解决了。
事实上,你不知道:哭泣是人类自我疗愈的康复过程。
尤其是对男孩,很多家长会说,男孩子,不许哭,没出息等等的话来阻止他哭泣。殊不知,让孩子成为男子汉,并不是靠压抑他的情绪就能实现,学会让他认识到必须坚强,有担当才是最紧要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负面情绪长期得不到发泄和纾解,日积月累,他怎么可能保持聪明伶俐,乖巧懂事呢?
8、大量的负面暗示
很多父母有口头禅或者是谦词,经常有意无意在外人或孩子面前,说自己孩子笨,太笨、笨蛋等。殊不知道,父母对孩子的用语和措辞,会影响孩子心理康。
其实,说孩子“真笨”是一些父母的口头禅。有些家长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坏处,说起时甚至带着爱意。
可是,孩子的年龄尚小,无法分辨家长更深一层的含义,他们接受到的就是“笨”的信息;有时,父母在亲戚、朋友面前表现谦虚,“我儿子脑袋瓜子不行,很笨的。”“这孩子学习可费劲了。”
整天被高频率的负面暗示所淹没,孩子怎么能不相信自己“真的很笨”?
为了孩子的身心康和美好未来,父母应该多克制自己不好的情绪和行为习惯,陪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营造一个正面、康、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为孩子变的“聪明、有智慧”做好充分条件。
爸爸妈妈们,相信你能做到!
孩子自卑的10种原因
我们的孩子遇到问题为什么会退缩?其实,孩子自卑多源自于父母的“软”暴力!我们总习惯于对屡教不改的孩子大动肝火。家长用相对“暴力”的言语、表情、态度等方式责备孩子,这样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往往比打孩子更大。自卑是孩子存在的一种常见心理障碍,当孩子的心被我们伤害了,当孩子的心灵深处有了“深深的智不如人感“,会形成造成怎样的后果呢?
比如,在人的一生,生命匮乏感通常都在儿童时期形成!正是由于家长不经意间把自己的匮乏意识埋进了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于是,孩子总认为要得到某些渴望的东西是很困难,比如男孩想要小伙伴的电动玩具车,女孩则渴望着橱窗里的漂亮新衣服等等,如果家长没有满足你,倒也罢,真正糟糕的是他们说了什么,这才是伤害,他们可能常常报怨商品太贵,抱怨经济拮据,这一切都在暗示你:孩子,你的家庭很贫贱,你不配得到这么好的东西!
家长这样的对待,好似埋在孩子信心方面的“原子弹“:你想得一分礼物是非常困难的,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是牺牲的。于是,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今天有年轻人卖肾买苹果手机了,你也能理解有姑娘在相亲节目里说出那句名言“我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这是多么匮乏的生命啊,这就是童年烙下的匮乏意识带来的恶果,这样的人一生都很难找到幸福感。关于生命,有这样一个铁则。一个人如果在童年欠下的债将在成年后即使用十倍百倍也难偿还,填不平的是心灵的黑洞。
童年有一件漂亮衣服得不到,长大后可能就会是购物狂,你得有个巨大的衣橱;如果童年欠下的是尊重和关注,长大了就会为追求功成名就不择手段,掌声鲜花,万人瞩目,其实,填的还是那个黑洞。
从生命角度看,我们认为,你在孩子的童年做对了什么说对了什么很重要,记住一句话:请把你的孩子当做王子和公主殿下看待,我们说的富养,并不是在金钱方面的放任,不是说他要什么就给他买什么,而是指人格上的尊重,爱的连接,尽可能的尊重他们,尤其不去打击他们,不灌输生活很艰难,赚钱有多难,你不值得拥有之类的负面信念。
据了解,当今中国富豪支撑了全世界的奢侈品市场的半壁江山,其实,这也是国人在填补匮乏意识的巨大黑洞,如果你的内心富足了,你眼中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奢侈品了,仅仅是用品而已,你不再渴望通过他们来提高自己的存在感了,你觉得自己才是最高贵的奢侈品!
其实,孩子的未来到底是轻松富足还是艰难打拼全在他內心的信念,幸福与不幸福也在这一念,宇宙只是忠实地回应他的信念而已。
家长,请不要把自己心中的匮乏感再给下一代,你的孩子是可以轻松富足的,而对社会而言,你贡献了更多安定和诣的灵魂。
终于找到导致孩子自卑的原因了!祈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父母的“善待”,有一个康自尊的童年,早日踏上人生正规,远离匮乏,享受富足。
十八种做法摧毁孩子“自尊”
儿童早教上,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父母经常会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致使孩子受到打击。而以下的一些做法通常会摧毁孩子的自尊,将孩子贬到卑微的地位上,希望父母们能够借鉴。具体如下:
1.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
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马虎,粗心,让家人为他受累……总之,他没有行的地方。
2.经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
例如这种话要时常挂在嘴边:“看人家××,从不让父母操心!”这类话最具打击力和摧毁力,是摧毁孩子的王牌语录。
3.使孩子产生罪恶感。
父母把自己塑造成为家庭牺牲者的形象,这样会使孩子产生罪恶感。而一个有罪恶感的人往往采用自暴自弃的方法度过一生。
具体方法举例如下:经常告诉孩子,自从有了他,你连电影也没看过,你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最好再具体说出你身上的哪种病是由于他造成的。或者说,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他,自己早就在事业上有大发展了。
4.和孩子说话时口气决不能和蔼。
切不可使用商量的口吻,一定要使音量达到70分贝以上,一定要使用命令式的口吻。
如果还能配合一些挖苦讽刺的汉语词组,则效果更佳。如“你真蠢”“你混”“没见过你这么傻的”“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等等。
5.孩子的一切要由你来决定,切不可给他一点儿自由,他的行踪你要密切注视。
他如果有日记,一定要设法查看;他如果有信件,一定要审查。这样做能在他心里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造成他是一个受人操纵的木偶的感觉。一个怀疑自己不是人的人是绝不可能奋发上进的。
6.要学会迁怒的本事。
单位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回来后要想方设法找理由给孩子泼狗血。无论什么事都归功于孩子的过错然后教训他,并制止他流眼泪。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增强孩子的自卑感,同样可以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
7.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
这样当他长大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8.当他口出污言秽语时,尽管讥笑他。
这要他的词汇会越来越不成体统,说出话来把人气个半死。
9.永远不对他进行精神道德教育,让他自己混到成年时再说,让他自己去决定一切。
10.避免对孩子说他犯了错误,免得孩子有时候会感到内疚。
这样他将来出去偷东西,或者因为其他原因犯罪而被逮捕的时候,会感到全世界都在同他作对,他反倒成了受害者。
11.把他随手乱丢的一切东西都替他收拾好,千万不能让孩子自己动手,免得他累着。
这样他会养成习惯,遇事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
12.不论好坏书刊,任其自看,不闻不问,更不予干涉。
而家里倒是收拾得干干净净,餐具也做了彻底的清毒,但就是不管孩子的脑袋里装了多少垃圾。
13.父母经常吵架,恶言相加,根本不顾忌孩子在场。
这样,将来父母感情破裂,离婚时,孩子不致于感到意外。
14.孩子要用多少零用钱都照给不误,不要让自己干活挣钱,也别叫他节省,何如让他和父母当年一样受苦受累呢?
15.对他在饮食、起居方面的无理要求,总是姑息迁就,否则万一他生气了,着急了,那可不得了。
16.当他和邻居,老师或警察发生冲突时,家长坚定不移地站在孩子一边,让孩子知道:那些人都是对你不公平的。
17.当孩子闯了大祸以后,慎重地声明说:“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未免小题大做了吧?”。
18.当众出孩子的丑。
前17条都是在中级阶段前,真正要彻底毁掉他,这第一条才是杀手锏。
你一定要当着外人(或同学或亲友或邻居)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样做能使一个人产生惧怕社会的心理,产生自惭形秽的念头。而一个惧怕社会和自惭形秽的人是很难立足于社会的。
您掌握了以上17条,就基本上可以毁掉自己的孩子了。当然,还得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做到运用自如,这样才能将你的孩子彻底毁掉,使他终身一事无成。
【相关阅读】父母要多关注孩子的优点
父母这八做法让孩子成绩差
家长若要想让孩子面目一新必先使自己发生变化,就要尽可能地剔除自己头脑里的旧框框、旧经验、旧模式、旧做法,而采用新思想、新模式、新做法。
许多家长在对待孩子教育的问题上,肯定有比较定型的做法。有些做法可能是对的,但有些方法肯定是不对的。
如果你的孩子培养得特别成功,孩子的学习能力、道德水准、和家长的沟通情况都特别优秀,孩子到了一定年龄一点都不用你操心,你对他考中学、考大学一点忧虑都没有,对孩子的未来一点忧虑都没有,如果你能完全做到这一点,那么才能说你的家教合格的。
如果你还没有做到这一点,这说明你一定有某些方面做得不合格,就要想办法做出如下改变:
一、彻底摆脱错误的家教方式
作为家长,应该下定决心抛弃以下八种家教方法:
1.唠叨式
家长若要想让孩子面目一新必先使自己发生变化,就要尽可能地剔除自己头脑里的旧框框、旧经验、旧模式、旧做法,而采用新思想、新模式、新做法。许多家长在对待孩子教育的问题上,肯定有比较定型的做法…
很多孩子说,一听父母唠叨他就烦。做父母不妨自己想想,如果夫妻之间对方老唠叨,那你们烦不烦?作丈夫的唠叨,妻子烦,作妻子的唠叨,丈夫烦。因此,唠叨式是愚蠢的家教方式之一。
2.数落式
有的唠叨式同时就是数落式。总是数落孩子,你怎么不用功啊?你怎么样啊?总是在那儿数落。数落比唠叨更恶性,因为数落常常有谴责性质。数落式家教往往破坏孩子的学习状态,把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给压制住了。
3.训斥、打骂式
训斥打骂都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其结果有仅不会使孩子成绩提高,而且会使孩子更加厌学,甚至逃学。
4.达标式
规定孩子下次考试平均成绩必须达到多少分,各次要进入前几名,这叫达标式。达标式也是伤害孩子积极性的一种家教方式。先给孩子制定了一个标准,使孩子心理上特别紧张,担心达不了标。而孩子往往是越担心越达不到标,因为心理上的压力使他很难自由发挥,也很难发挥出应有水平。
5.疲劳式
学校搞题海战术,家长再增加学习时间,学习题目,这就是疲劳式教育。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超负荷学习会给孩子的身心康带来伤害,最终只能是欲速不达。
家长若要想让孩子面目一新必先使自己发生变化,就要尽可能地剔除自己头脑里的旧框框、旧经验、旧模式、旧做法,而采用新思想、新模式、新做法。许多家长在对待孩子教育的问题上,肯定有比较定型的做法…
6.包办、陪读式
对于孩子的学习,家长都替他操心,问长问短,没完没了地辅导,一天到晚陪着孩子学习。这也是错误的方法。
7.催促式
“你该做作业了,你该复习了”,这样的催促如果孩子听烦了,他们可能会说:我本来想学,你一催我反而不想学了。
8.愁眉苦脸式
老为孩子操心,所以也叫操心式。父母的面孔对孩子是有很大的影响的。一个孩子回到家里,如果面对的是一张数落自己的脸,一张唠叨的脸,一张训斥的脸,一张打骂的脸,一张愁眉苦脸的脸,一张拉长的脸,一张催促的脸,孩子就会从根本上失去在家庭中学习的乐趣。
二、家长的微笑和常识胜过一切
很多家长会有这种体会,孩子对你的一句赞赏常常十分感动。你用微笑与孩子交流,孩子的心情就会舒畅;你用欣赏的目光注视着孩子,孩子就会充满信心和力量。当然,微笑面对孩子,并不是对孩子放任自流。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式、放纵式的教育方式也是错误的。微笑面对孩子,就是重在培育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就是以一种最美好的态度来关心孩子的学习,支持和鼓励孩子的学习,给孩子以最大的学习动力。
伤害孩子自尊毁掉孩子自信的18种做法
家长无意中的一些话,有时候会激励孩子向前,但也有会伤害孩子自尊毁掉孩子自信的,例如下面列举的18种做法,家长应该尽力避免。
1.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
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马虎,粗心,让家人为他受累……总之,他没有行的地方。
2.经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
例如这种话要时常挂在嘴边:“看人家××,从不让父母操心!”这类话最具打击力和摧毁力,是摧毁孩子的王牌语录。
3.使孩子产生罪恶感。
父母把自己塑造成为家庭牺牲者的形象,这样会使孩子产生罪恶感。而一个有罪恶感的人往往采用自暴自弃的方法度过一生。
具体方法举例如下:经常告诉孩子,自从有了他,你连电影也没看过,你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最好再具体说出你身上的哪种病是由于他造成的。或者说,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他,自己早就在事业上有大发展了。
4.和孩子说话时口气决不能和蔼。
切不可使用商量的口吻,一定要使音量达到70分贝以上,一定要使用命令式的口吻。
如果还能配合一些挖苦讽刺的汉语词组,则效果更佳。如“你真蠢”“你混”“没见过你这么傻的”“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等等。
5.孩子的一切要由你来决定,切不可给他一点儿自由,他的行踪你要密切注视。
他如果有日记,一定要设法查看;他如果有信件,一定要审查。这样做能在他心里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造成他是一个受人操纵的木偶的感觉。一个怀疑自己不是人的人是绝不可能奋发上进的。
6.要学会迁怒的本事。
单位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回来后要想方设法找理由给孩子泼狗血。无论什么事都归功于孩子的过错然后教训他,并制止他流眼泪。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增强孩子的自卑感,同样可以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
7.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
这样当他长大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8.当他口出污言秽语时,尽管讥笑他。
这要他的词汇会越来越不成体统,说出话来把人气个半死。
9.永远不对他进行精神道德教育,让他自己混到成年时再说,让他自己去决定一切。
10.避免对孩子说他犯了错误,免得孩子有时候会感到内疚。
这样他将来出去偷东西,或者因为其他原因犯罪而被逮捕的时候,会感到全世界都在同他作对,他反倒成了受害者。
11.把他随手乱丢的一切东西都替他收拾好,千万不能让孩子自己动手,免得他累着。
这样他会养成习惯,遇事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
12.不论好坏书刊,任其自看,不闻不问,更不予干涉。
而家里倒是收拾得干干净净,餐具也做了彻底的清毒,但就是不管孩子的脑袋里装了多少垃圾。
13.父母经常吵架,恶言相加,根本不顾忌孩子在场。
这样,将来父母感情破裂,离婚时,孩子不致于感到意外。
14.孩子要用多少零用钱都照给不误,不要让自己干活挣钱,也别叫他节省,何如让他和父母当年一样受苦受累呢?
15.对他在饮食、起居方面的无理要求,总是姑息迁就,否则万一他生气了,着急了,那可不得了。
16.当他和邻居,老师或警察发生冲突时,家长坚定不移地站在孩子一边,让孩子知道:那些人都是对你不公平的。
17.当孩子闯了大祸以后,慎重地声明说:“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未免小题大做了吧?”。
18.当众出孩子的丑。
前17条都是在中级阶段前,真正要彻底毁掉他,这第一条才是杀手锏。
你一定要当着外人(或同学或亲友或邻居)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样做能使一个人产生惧怕社会的心理,产生自惭形秽的念头。而一个惧怕社会和自惭形秽的人是很难立足于社会的。
您掌握了以上17条,就基本上可以毁掉自己的孩子了。当然,还得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做到运用自如,这样才能将你的孩子彻底毁掉,使他终身一事无成。
如果你不想毁掉孩子,那么就不要做上述的无聊举动了。
孩子自卑的三种表现方式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阳光,如果孩子有自卑心理,很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康发育。?其实孩子自卑是现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如果家长处理得当,自慰可以成为孩子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如果处理不当的话,过度自卑很容易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进而就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所以如何避免孩子自卑,是每个家长必须要学习的重要一课。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孩子自卑会在哪3个方面有所表现,看看你家孩子自卑了吗??
1、认知方面
孩子一旦自卑,在认知方面可能就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自我评价会很低,总认为别人不喜欢自己。甚至过分追求他人的评价,渴望得到他人的表扬,当别人有一点不满的语言时,可能就会让孩子难以接受,耿耿于怀。?其实孩子一旦出现这种问题,很可能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发展。
2、情绪方面
自卑的孩子有两种情绪表现,一种就是经常性的情绪低落,每天都是郁郁寡欢,家长也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处理方法,一种就是经常性的生气嫉妒,愤怒,情绪较为敏感。所以当孩子情绪方面出现这两种问题时,你就要考虑孩子可能是否有自卑心理了。
3、行为方面
如果孩子在行为方面,或者是对外交际方面,比较怕生不愿与其他人交往时,可能就存在自卑心理。而且还有一些自卑的孩子,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会有所欠缺,表现为口吃或表达不连贯,或词汇缺乏等等,自卑的孩子还会缺乏信心,惧怕失败,所以很可能会逃避一些竞争性的活动。我说你,当你发现你家孩子有这一行为表现时,就需要考虑一下孩子是否有自卑心理了。
毁掉孩子的八种类型家长
一、模具制造型
持此类教育方式的家长[微博],大有人在。此类家长,属于自以为是之人,总以为自己的想法不会错误,总以为自己是爱孩子,为孩子好。对孩子的要求极严,孩子的举手投足,都给予详尽的指示,从生活习惯、活动的范围方式,到读书的范围方法、兴趣爱好,甚至到高考[微博]专业的选择、毕业工作的种类,都受到强制性指导。
殊不知,人是万物之灵,人最大的长处,是善于思想,善于学习,善于在学习中创造,而这种教育模式,无形之中,就抹杀了孩子的自主学习与创造能力。在这种模式之下,不否认也有一些孩子有所成就,但更多的孩子,却成为模具制造的产品,家长原形的克隆,人的独立思考与创造能力,在这些克隆产品中黯然消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在这种模式之下,恐怕龙凤老鼠的后代,都是“老鼠”了!
二、温室培养型
经济条件的改善,孩子数目的减少,使家长更有能力精力来教育培养孩子。捧在手中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给予孩子最好的学习与成长条件,弥补自己少时的缺憾,这是生在艰苦年代的家长的普遍做法。
孩子的吃,要操心,总担心孩子缺锌少钙;孩子的穿,要操心,嘘寒问暖,从孩子房里的太空被空调,到出门武装到牙齿的装备,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细腻的爱心;孩子的行,要操心,在学校附近春游,父母也要请假奉陪;孩子的交往,要操心,本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孩子只容许与“优秀”者(大多以学习成绩为标准)交往;孩子的学,更要操心,从胎教,到小时候的艺术素质的培养(比如学琴画画),到入学的学校选择、老师选择,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的“智慧”,直到孩子的毕业,专业的选择,工作的选择,爱人的选择,仍要操心,有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却没有料到,人的思虑有限,自然的造化无穷!这样的做法,制造了许多肥胖儿童与厌食者,制造了免疫力极差的孩子,制造了庞大的厌学者队伍,制造了离开父母一无所能的孩子。温室的花朵,禁不住一点点风吹雨打,“温室”培养出来的孩子,离开父母,却无法适应于社会,最后父母只好哀叹自己无法与天地同寿了!
三、极力压榨型
这种模式多出现在孩子的读书过程之中。教育的社会性与个体的特殊性之间必然有矛盾,在目前形势下,高等教育与高中教育没有普及,大学生的就业率很低,迫使家长对孩子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以使孩子能够上一所名校,有个较好的前程。
纵使学校能够减负,家长也未必让孩子减负,连小学生的作业,家长都要求孩子完成两套三套,而学校面临的生存压力,教师面临的考核压力,也使学校的减负成为镜花水月。在平时,孩子们都被迫学习到晚上10点以后,而假期,更有各种补习班、特长班在等待着被压榨得灯枯油尽的孩子!教育科目的设置不合理、教育模式的缺陷,在扼杀孩子的创造力,而家长们,不设法补救,却推波助澜,成为扼杀孩子天性与创造力的同案犯。
四、经济刺激型
物质的社会,造就物质的方式,一切以经济为中心,教育模式也被产业化,很多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是“向钱看”!考第一,奖励多少,考前十名,奖多少,在不少家庭,都成为制度!许多家长基本上都是以钱来“遥控”孩子。小小的脑袋,最终只容纳了一个庞大的“钱”字,洗自己的衣服,可以,拿钱来;帮你做作业,可以,拿钱来;帮爸爸买包烟,可以,拿钱来。
五、原始放牧型
这类模式多出现在打工家庭或者问题家庭,父母忙于打工挣钱,无暇关注孩子,或者婚姻破裂,根本就不顾及孩子。当然也有现实的家长,认为读书无用,孩子未必能考上大学,大学毕业未必能找到工作,不读书也同样可以挣大钱,甚至成为黑社会的流氓,也一样“出人头地”!干脆就任其自生自灭!这种模式的后果,就是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推给教师,现在虽然有“教育万能”的理论,这世界上却没有万能的教师!
六、自家萝卜型
俗话说,自家萝卜天大个,是啊,情人眼里出西施,家长眼里出天才,自家的孩子什么都好,稍微的出众,在有的家长眼中都是天才的举动,即使有不好,那也是别家的孩子不好,是老师学校的不好,是社会的不好,自家的孩子绝对不会不好!这种情形,相信读者也曾见识,其中危害,就不赘述了。
七、崇尚暴力型
“棍棒下出孝子”,仍然有部分家长崇尚用武力解决问题。特别在孩子调皮不听话的时候,在气头上,对孩子拳脚相加的,仍然大有人在。给孩子造成的心理阴影,逆反心理以及长大后崇尚暴力解决问题的恶劣影响,很难消除。暴力调教的孩子,要么逆反心理特别强,要么特别懦弱,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很少不崇尚用武力解决问题!
八、《大话西游》唐僧型
这部分家长相对比较温和,但又失之偏颇,当语言说服不能解决问题时,就难免絮絮叨叨了,好比是《大话西游》的唐僧念经,两个小鬼实在受不了,只好上吊自杀了。现实之中,有的家长的确过于唠叨,但殊不知,这样做不仅对孩子的教育于事无补,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