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度被女性“一统天下”。去年 6 月起,荆州城区陆续有 4 名男性进入“女儿国”,当起“男阿姨”。 4 名男幼师过上了怎样的生活?有了他们的幼儿园,孩子们又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 课堂上,分饰角色趣味横生
邹金锁、王勋、石亮和张勤,都是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当幼师时间最短的还不到半年。
前日早晨,记者来到荆州区 333 幼儿园时,距离上课还有半小时,先后到园的小朋友,主动 向 老师问好、跟家长说再见,一些小朋友直接跑到男老师那里。“课堂上女老师一统天下,未免有些单调。有了男幼师,课堂悄悄地变得刚柔相济,气氛更加活跃、更加丰富多彩起来。” 333 幼儿园负责人说。
邹金锁大学体育专业毕业,去年下半年来到幼儿园,负责孩子们的体操及各种体能锻炼。
早锻炼的时间到了,孩子们排着队来到操场。“立正!”“稍息!”威严的口令声中,孩子们一个个像小军人,动作整齐划一。训练结束,孩子们一边喘气,一边抹着额头上的汗。
开始上体育课了,邹金锁给孩子们演示俯卧撑、倒挂和蛙跳等动作。“男老 师和女 老师做出来的感觉就是不同!”调皮的小男孩看着老师的肌肉,指指点点。
邹金锁说,前不久的一堂科学课,主讲《一切都在变》。当时,他和一名女老师配合着上课。女老师站在讲台上,用柔美的声音朗读文章,通过文字向孩子们展示一年四季的变化。他则给女老师配舞,读到燕子飞来了,他就扮出燕子展翅飞翔的样子。读到夏天、秋天和冬天,他就随着季节变化,不停地换着动作。看着老师手舞足蹈,台下的小朋友们情不自禁地跟着念书,活泼的小朋友还跟着模仿起来。
游戏时,阳刚之气潜移默化
本科毕业的王勋,身高约 1.75 米 ,跳起来时伸手就能摸到幼儿园一楼大厅的天花板。做游戏时,王老师试着跳起,孩子们欢呼雀跃,小巴掌拍得啪啪响,兴奋地大声喝彩,还有几名小朋友也模仿着王老师跳起来,现场笑声叫声一阵高过一阵。
短短的时间里, 王勋 老师赢得了学生的喜爱。自从上了 王 老师的课,小朋友阳阳回家就给妈妈讲 王 老师的故事,还要妈妈写来一张字条:“ 王 老师,我的阳阳很崇拜你!”
去年 6 月来幼儿园的石亮,是中文系毕业生,目前是园里最年长的“男阿姨”。他兴趣广泛,尤其擅长蹲马步。每天早上小朋友一来,他就当着孩子们的面蹲起马步。每当这时,小朋友们就围过来,模仿着蹲起马步,几个调皮的男孩则合力挤他,想把老师挤翻。挤啊挤啊,几个小朋友根本就挤不动,他们便一边挤一边喊:“快过来帮忙……快过来帮忙……”
于是,又来了几个小家伙紧紧围着 石 老师挤, 石 老师仍然一动不动。精明的小家伙们好像发现了什么,改变策略全部跑到 石 老师的前面挤。这一下,终 于把石 老师挤动了。
昨日上午,做“过马路”的游戏时,由 2 名女老师带着孩子们过马路,男老师张勤扮警察,指挥红灯停、绿灯行。
当发现有小朋友走错了时,“警察叔叔”就会板起脸,很严肃地把他拉到马路边,看着其他小朋友玩。游戏做得紧张又活泼,颇受小朋友欢迎。
在玩过独木桥游戏时,胆小的小朋友不敢走,看到男老师们在一旁,孩子们的胆子顿然大了起来,都勇敢地上了独木桥。在玩橡皮泥时,小朋友们为小锹小铲发生争吵时,男老师一句“男子汉应该大度”,就化解了纠纷。
生活中,照顾孩子粗中有细
不久前的幼儿体检,一名小男孩看见穿白大褂的医生,吓得哭了起来,张勤马上喊了几个小男孩过来:“今天我们看哪个最像小男子汉?”
小家伙们看了看老师,马上争抢着说:“我最像,我不哭!”
刚刚还流泪的男孩看了看 张 老师,又看了看身边的“小男子汉”,勇敢地跟着老师去体检。咬着牙,闭上眼,针打好了,没有哭。小家伙睁开眼一看,老师和医生都竖起大拇指,小家伙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幼儿园里的男老师,除了给孩子们上课,陪孩子们做游戏,也做保育工作。照顾孩子们睡午觉,为孩子们脱衣服、穿衣服。
张勤是学体育的,血气方刚,以前性格比较暴躁,但现在已被磨得温和多了。
他说,刚开始给小朋友穿鞋子,怎么也穿不进去,“越急躁就越穿不好”。现在,他已经能熟练地给小朋友们穿鞋子和衣服。
想起第一次给孩子穿衣服,王勋至今都脸红。当他拿起小女孩的裤子时,发现裤子前后都是一样的,“到底该把哪边穿在前面呢?”看到老师为难的样子,小女孩把裤子拿过去:“里面有商标,我妈妈说有商标的穿在后面……”王勋的脸霎时红到了脖子根……“你给孩子们多少爱,他们就会回馈你同等的爱!”几个月下来, 4 名小伙子感慨万千。他们说,做男幼师,让他们学会照顾人,让他们粗中有细,丰富和完整了他们的性格和人生,“感谢这个神圣的职业”。
[ 编者感言 ]
向“男阿姨”致敬
偌大的荆州市,仅有 4 名男幼师,这似乎无伤大雅。但在一些关注幼儿教育的人士看来,这一缺憾甚至影响整个幼儿教育――孩子被引向何方,不仅对老师的能力有所要求,对老师的性别构成其实也有希望。
希望显然和现实相差甚远,幼儿园呼唤“男阿姨”。
幼儿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从出生、入托、入幼儿园,接触最多的是女性,教育者的性别特征及由性别带来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有很大影响。“缺少男教师的示范和潜移默化,男孩子普遍缺乏男性气概和阳刚之气。”
资料表明,日本规定每所幼儿园里,男教师数量必须达到教师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美国则规定每个幼儿班至少有一名男教师。
教育界普遍认为,“男阿姨”有助于铸造幼儿勇敢、大胆的品性,可以全幼儿人格、强幼儿体魄。女教师细腻、温柔,处处凸显慈祥的母爱;“男阿姨”具有女教师所无法比拟的阳刚之气,两者相互补充、相互融合,有利于完善和培养幼儿性格。“家有五斗粮,不当孩子王”。我国传统观念认为,男人就应顶天立地做大事、干大事,当“阿姨”大材小用。且待遇差,地位低,缺乏成就感。这种观念,使得男性对“阿姨”职业敬而远之。
目前,国内不少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院校,男生少之又少,有怀着好奇心而报考该专业者,毕业后多改了行。而一些幼儿园尽管对男教师求贤若渴,仍怕“养不住、留不住”而不敢尝试。
去年底,一则北大哲学系学生要到幼儿园当“男阿姨”的消息,引起国人广泛关注。不少教育专家呼吁,破除男性进入幼儿教育的壁垒,关键是通过向公众宣传、提高工资待遇等,切实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打消那些有志从事幼教事业的男子汉的后顾之忧。
4 名“男阿姨”加入荆州幼教事业,无论如何,已经是一个好的开端。
var cpro_id = “u208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