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翻看小时候的相片时,会有很多美好的童年记忆涌现。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们已不满足用这种传统方式为 孩子 保留童年记忆了, 博客 成为他们记录 孩子 成长的时尚而现代的方式。用文字、照片、视频、音乐等多种形式记录 孩子 成长点滴以及他们初为父母的心情,“ 孩子 大了看到自己每一步的成长经历,那是多么令人兴奋”。
八个月小童 博客 35篇
现在牛先生的女儿――红孩儿刚满八个月,在这个名为《趴趴熊的微观世界》的 博客 里,35篇文章、数万字、59张照片、4段视频,趴趴熊、红孩儿、招财妹、嘟嘟、蒸汽火车头等若干个外号点滴记录了 孩子 的成长历程,1个半月会认人,4个月会翻身,5个月零1周开始牙床发痒,7个半月开始爬,8个月满床“跑”,管不住啊。
“ 孩子 没有出生前,我就打算从出生那天起为她写 博客 ”,牛先生说,潜意识里他和老婆希望可以让女儿长大后看到父母给她的爱,不是为了向 孩子 炫耀什么,“这是自然而然的一种感情的寄托和流露”。
博客 表现形式多样
牛先生说,像他们这个年龄段的人,都开始有 孩子 了,很多人可能只是拍照,却没有意识到还可以去开 博客 。
“在数字信息时代, 博客 是最简单直接的成熟平台,表现形式多样还不容易丢失”,牛先生说他喜欢摄影,老婆喜欢DV,于是,一个为宝宝而建的 博客 成为夫妻俩生活中的一部分。
谈及从 孩子 出生起就为其写 博客 的原因,牛先生说:“我只是觉得应该给 孩子 多留一点记忆”,我始终认为, 孩子 最可爱的时候,是两岁前,以后大了感觉会变的,于是留下最纯真的印记很重要。而小 孩子 很奇怪,3岁前的事情大都不记得了,“所以我们要做 孩子 3岁前的记忆保管员。”
“这种时光,错过了,回忆起来,就十分困难,因此,多留一点可以铭记的痕迹,是很有必要而且对于彼此生命都是有价值的。想想如果 孩子 大了可以回看自己小时候无数的照片,看到自己每一步的成长经历,那是多么令人兴奋。”牛先生说。
“从当初那个在襁褓中娇小得似乎用力一抱就会碎的小家伙,到现在满床乱窜到处咬东西的小猪,你不由得心生感叹 孩子 是一个神奇的精灵。我们无法见证自己的幼时,但却有幸在 孩子 身上重温那过去毫无记忆可言的珍贵时光。”在 孩子 八个月的时候,牛先生在 博客 里如此写道。
牛先生的一位朋友看完 博客 后留言, 博客 记录了红孩儿的成长,也反映了牛先生的心路历程,这应该是给红孩儿最好的礼物了。
原因 弥补自己童年缺失
牛先生把 孩子 博客 的网址告诉朋友们,在被广泛链接后也会出现很多陌生人浏览,很多陌生人留言都鼓励他继续写。
“我们算是做得比较早而且做得比较成功的,现在一些刚做父母的朋友也开始学我们给 孩子 写 博客 ”,牛先生说,澳大利亚一个好友就在他的感染下,也为刚出生的儿子写 博客 了。朋友们觉得坚持给 孩子 写 博客 、拍照、放视频上来都是件很有趣的事情,对于做父母的来说,这样其实很有乐趣。
“潜意识里可能有在 孩子 身上弥补自己童年缺失的想法”,牛先生说他自己婴儿时候的照片不多,“那时候哪有什么相机啊,条件不允许。读书后家里有了相机,照片才多了”。现在看到那时的照片,很可爱,所以没照片会是遗憾。
牛先生希望 孩子 长大后,由她自己在 博客 里记录,“那就变成一辈子的 博客 了,多好”,不过,那简直就是一个很宏大的工程,“就怕连我们也坚持不了”。
现状 代儿开博成新时尚
“可怜天下父母心”,记者搜索此类的宝宝 博客 ,发现除了门户网站的 博客 频道外,更有不少专门的宝宝 博客 网,为 孩子 写 博客 的年轻父母更不在少数,年龄多在25岁到35岁之间, 孩子 的年龄则从刚出生到五六岁间。
在 博客 里,父母从 孩子 一出生即开始点滴记录,第一次笑、第一次打针,什么时候会翻身,什么时候会走了,照片视频等等多种形式,很短时间内就会有更新。
刚刚升级为父亲的张先生也加入了为 孩子 写 博客 的行列,他告诉记者,他们这代年轻的父母多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的物质条件远没有现在丰富,童年的记忆多存在于照片中。而现在,网络的发达,数码相机、录像机的普及,给了他们用以保存记忆的更好的方式。
“我们在 博客 里表达对 孩子 的爱,这是 孩子 的记忆,更是我们的记忆”,张先生说这句话时,他的第一篇 博客 刚刚上传。(记者魏丽娜)
我第一次做父亲的时候
“我终于获准进入手术室。一进去,看到襁褓里的红孩儿,这是我们父女人世间首次的会面,我之前并不懂怎么抱 孩子 。可是到了那一刻,你可能自动就学会抱了(关键是注意她的脖子)。我抱着小家伙,她竟然已经睁开了眼睛,小家伙大眼瞪着我。我想,就这么一刻,我就被她俘虏了吧。这个大眼睛、小嘴巴、塌鼻子、大耳垂、有点��头发、喜欢玩口水、表情丰富、5斤2两、身高45cm的小家伙,就是我的掌上明珠。”
(这是28岁的牛先生在女儿出生12小时后为其写的第一篇 博客 ,全文近3000字。)
var cpro_id = “u208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