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各种对儿童铅中毒的宣传铺天盖地,“驱铅”、“铅魔”、“排铅”等字眼充斥某些平面媒体。到目前为止,遍布大中小城市的“铅防中心”、“排铅指导中心”等数不胜数。早在去年下半年,北京就出现过大面积的“血铅筛查”,许多 孩子 服用了“排铅保品”。在上海,“免费测铅”的网点多达数十个,以此推销“驱铅保品”的保品的厂商有7-8家。上海某繁华地带的商务楼,一层楼面就有2家“排铅中心”,推销的排铅保品一个疗程花费最高达4、5千元,且生意兴隆。
面对愈演愈烈的“铅恐慌”,针对“大多数儿童需要排铅”的误导宣传,中国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沈晓明教授表示:我国儿童的铅中毒状况被有意夸大和利用,实际需要使用药物乃至住院治疗的儿童比例不到1%。
揭开我国儿童铅中毒的真实现况――
铅中毒被称为儿童的隐型杀手。通常认为0-6岁的儿童对铅的毒性高度敏感,以后随着年龄增大,对铅毒性的抵抗力也就越强。
近年来,儿童铅中毒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一般来说,重度以上铅中毒,也就是当儿童血铅水平高于或等于450微克/升以上时,可对儿童全身多系统造成损害:如损害造血系统引起严重贫血;损害肝脏和肾脏功能;损害消化系统导致严重腹绞痛、便秘和恶心呕吐;损害神经系统严重影响 孩子 的智力、产生头晕、头疼,甚至导致中毒性脑病,出现昏迷和死亡等。
中度儿童铅中毒,可能产生轻微贫血症状;影响儿童的行为发育,导致儿童产生冲动、暴力、孤癖等异常行为;损害儿童的记忆力、注意力、阅读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干扰儿童体内维生素D的代谢,影响钙的吸收,甚至影响体格生长;有些儿童可能会出现便秘、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长期处于这一水平还可增加成年后发生高血压的机会,甚至损害成年后的生育能力等。
对于轻度铅中毒儿童,大量的研究证实:这样的血铅水平仍然对儿童的智力发育等存在一定影响。儿童的血铅水平每上升100微克/升,智商要下降6-8分。
经过10年的努力,尤其是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我国儿童平均血铅水平已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如北京、上海等一些大中城市从1997年起率先推广使用无铅汽油,环境中的铅浓度已经大幅度降低;上海市1998年就实现了城市家庭液化气率100%的目标,意味着消除了因家庭燃烧煤所造成的室内小环境铅污染。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儿童的平均血铅水平在50-90微克/升,高于100微克/升的比例在10-40%,而高于200微克/升的比例小于1-2%,儿童血铅水平高于450微克/升、需要用药物进行驱铅治疗的比例则更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是我国开展铅中毒研究和临床防治的主要机构。很多 孩子 在忧心如焚的家长携带下前来门诊就医,他们曾经在一些商业单位接受免费测铅,查出 孩子 体内铅含量\”严重超标\”,并被告知需要接受所谓的治疗或者服用数千元一个疗程的保品。
但经过正规的静脉血铅检查,这些 孩子 的血铅90%以上均在目前公认的可接受范围内。在最近两年铅中毒 专家 门诊就诊的近3000个 孩子 中,真正需要排铅治疗的只有8个。
沈晓明教授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大“铅”世界内,铅几乎无处不在。目前出现的夸大“铅中毒”的现象,不排除有些企业出于经济利益的目的。
制造“铅恐慌”的三招手段――
在鱼龙混杂的队伍中,某些厂商甚至医疗机构是通过怎样的招数,利用铅中毒\”生财有道\”的呢?
第一招,在各种报纸和广播中进行大量的、几乎是铺天盖地的“免费测铅”广告宣传,并在广告中罗列10条左右的铅中毒非特异性表现,如“多动”、“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 吃饭不香”、“听力、视力下降”、“学习不好”、“腹部疼痛”、“免疫能力下降,易感冒”等。这些非典型的表现总能让家长对上几条,造成人人自危的局面。
最典型例子的是,在这些不科学的宣传下,不少家长以为“ 孩子 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就是铅中毒。其实,好动是 孩子 的天性,只有极少部分过度好动的 孩子 被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综合症,俗称“多动症”。多动症的原因其实十分复杂,与营养、环境、遗传等因素都有关系,铅中毒只是其中之一。在多动症儿童门诊中发现,绝大多数的 孩子 血铅水平都正常。
第二招,采用不恰当的检测方法进行测铅,如采用国际上已经淘汰的儿童铅中毒筛查指标――锌卟呤法,或是对诊断铅中毒完全没有意义的尿铅、发铅检测。即使少数地方提供血铅检测,也多为“一滴血”末梢血铅检测。而要确诊 孩子 是否真的铅中毒,应该采用测静脉血铅的方法。
第三招,更改铅中毒的诊断标准,提出只要血铅超过30微克/升就是超标,就要驱铅。按照这一标准,绝大多数儿童都得驱铅,服用保品的适用人群就大大增加,甚至要高达90%以上!
目前全球公认的儿童铅中毒标准为:血铅100-199微克/升为轻度铅中毒,200-449微克/升为中度铅中毒,450-699微克/升是重度铅中毒,高于或等于700微克/升是极重度铅中毒。
事实上,只有部分血铅为250-449微克/升的儿童才需要进行药物排铅,血铅水平在450微克/升以上的儿童则通常需要住院进行药物驱铅治疗。血铅在100-249微克/升之间的轻中度患儿完全不用服药或吃保品,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一些防治细节就可以不治而愈。
炼就识别“铅中毒”的慧眼――
怎样的 孩子 才真正需要去做血铅筛查和治疗呢?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的颜崇淮教授,通过对四个典型病例的分析后表示:家长一方面要注意观察 孩子 的日常行为,一方面应考察家庭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等,如果两方面的情况都有可能与铅中毒有关,才需要带 孩子 去测铅。
 病例一,患儿李某,男,6岁,活泼好动,精力过人,平时吃饭挑食,爱啃咬指甲,几年都未剪指甲,饭前还不爱洗手,即使洗手也不用肥皂,父亲和祖父均吸烟。经静脉血铅测定为112微克/升,诊断为轻度铅中毒。医院通过高危因素分析,并进行行为指导和营养指导,纠正了 孩子 啃咬指甲的不良习惯, 孩子 饭前洗手也认真了。大人在家中尽可能避免了 孩子 被动吸烟,同时纠正 孩子 挑食的习惯,每天喝两杯牛奶,保持均衡营养。3个月后复查,血铅为73微克/升。
 病例二,患儿王某,女,4岁,无任何症状,生长发育良好,口齿伶俐,智商测试在正常范围。经静脉血铅检测为169微克/升,诊断为轻度铅中毒。病史询问获悉家里平时爱吃皮蛋, 孩子 也经常吃,家中皮蛋有多种吃法,几乎每周要吃几次皮蛋瘦肉粥。在医生的建议下,停止给 孩子 吃皮蛋,未经任何驱铅药物治疗,2个月后复查血铅水平下降到86微克/升(有些皮蛋中含铅量很高,特别是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皮蛋,添加剂中含氧化铅)。
病例三,某男性患儿,10岁,患皮肤病3年,连续服用中医诊所自制的胶囊治疗1年半,时常出现便秘、腹痛、头晕,并伴有贫血。医生检查发现他有牙齿铅线,血铅水平350微克/升。经测定, 孩子 服用的一种胶囊中铅的含量非常高,诊断为慢性药物性铅中毒(中度)。立即停止服用此种中药(部分治疗皮肤病的中药含有高浓度的铅,长期服用会导致铅中毒),经驱铅试验检查呈阳性,后经一个疗程的排铅治疗后血铅水平下降到173微克/升。患儿现便秘、腹痛消失,贫血治愈。
病例四,某男孩5岁,父母均在一小型蓄电池回收工厂工作,回收蓄电池中的铅板,生产铅锭。自 孩子 出生半年后,全家吃住在厂里, 孩子 会走路后就天天在车间玩耍,现读 幼儿园 小班,不会数1-10,语言表达不清,智力明显落后, 幼儿园 体检时发现血红蛋白只有80克/升,曾因不明原因的剧烈腹绞痛住院诊治。来院体检发现有明显的牙齿铅线,智商检测结果明显偏低,X光片发现骨头上也有典型铅线,血铅784微克/升,诊断为极重度铅中毒, 孩子 立即住院治疗。经两个疗程后症状改善出院,但由于血铅水平还有可能反弹,仍需持续治疗。
科学防治,为远离“铅恐慌”开方――
如今,形形色色的“防铅”、“排铅”活动俨然已经成为一个蕴藏巨大商业利益的“新兴产业”。沈晓明教授等却为此泼起冷水:在正规医疗机构接受药物排铅治疗,一个疗程药费在百元左右;对绝大多数 孩子 来说,最有效的防治儿童铅中毒的方法是康教育和生活中的行为干预,几乎不需要任何花费。
 国际上公认,儿童血铅水平高于或等于450微克/升时才需要进行药物驱铅,血铅水平在250-449微克/升的儿童、如果排铅试验阳性也可以进行驱铅治疗,但前提条件是必须脱离一切铅污染源。对无需使用药物驱铅的儿童滥用药物,结果有害无益;服用保品同样需要十分慎重,因为许多此类保品在促进铅排出的同时,也在促进消化道内铅的吸收。
由于铅在儿童血液中的半衰期为1个月左右,理论上讲,对于轻中度铅中毒儿童,只要切断了铅进入体内的途径,防止进一步接触铅和吸收铅,在理想状态下,一个月后患儿的血铅水平将减少一半;两个月后将只有原来的25%,而不需要用任何药物。
怎样才能减少儿童接触铅和吸收铅呢?我国研究人员总结出了经济实用、行之有效的“防铅11法”。
1,把住\”病从口入\”关。研究表明,儿童体内的铅85%-90%来自消化道的摄入。因此, 孩子 应该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特别注意在进食前洗手,洗手最好持续半分钟左右。同时应给小儿勤剪指甲,因为指甲缝也是大量铅尘藏匿的部位,纠正一些儿童爱啃指甲、笔头等异物的不良习惯。
2,儿童餐具应避免选用劣质陶瓷制品,碗碟内部不应有彩色图案,避免使用釉上彩陶瓷餐具, 孩子 尽量少吃隔夜菜,因为彩釉中的铅长时间与食物中的酸性成分接触后很容易被溶解出来。
3,经常清洗婴幼儿的玩具和其他有可能被小儿放到口中的物品,因为这些玩具和物品上常常粘附有铅尘。有些木质玩具表面的油漆层中可能含有铅,不宜作为年幼儿童的玩具。
4,铅作业工厂会排出大量的铅尘到空气中,应尽量少带小孩到汽车流量大的马路和铅作业工厂附近散步、玩耍。
5,位于交通繁忙的马路附近或工业区附近的居室,应尽可能地经常用湿揩布抹去儿童能触及部位的灰尘。食品和奶瓶的奶嘴上要加罩。
6,直接从事铅作业劳动的工人在下班前必须按规定洗澡、更衣后才能回家。即使是在工间为小孩喂奶,也必须洗手、更衣。工作场所可能存在铅污染的工人在下班前也应更衣、洗手。不要将工作服和家人、小孩的衣服一起洗涤。
7,以煤作为燃料的家庭应尽量多开窗通风,因为煤在燃烧时会将所含的铅释放到空气中。研究发现,燃煤家庭室内空气中铅的含量较非燃煤家庭要高出18倍。燃煤家庭应将厨房和儿童卧室及儿童玩耍的活动场所分开。因为香烟烟雾中含有铅微粒,也应避免儿童被动吸烟。
8,儿童应少食某些含铅较高的食物,如普通皮蛋(松花蛋)、爆米花等。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儿童饮用罐装饮料越多,血铅水平越高,这可能与许多金属罐的焊缝仍用铅锡作为焊缝材料的缘故。
9,每日早上用自来水时,应先将水笼头打开约1-5分钟放水,不可将那些自来水用以烹食和为小孩调制奶粉。
10,儿童应定时进食,少吃太油腻的食品,因为空腹时铅在肠道的吸收率成倍增加,油腻食物可促进铅在肠道的吸收。
11,保证儿童膳食中含有足够量的钙、铁和锌,这些营养要素和铅在肠道吸收时相互竞争同一运载蛋白,足够量的钙、铁、锌可以减少铅的吸收。含钙丰富的食物有:乳制品、豆制品等。含铁丰富的食物有:动物肝脏、动物血、肉类、蛋类等。含锌丰富的食物有:肉类、海产品(特别是贝类)等。
var cpro_id = “u208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