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同一个 孩子 ,为什么两家医院会测出相反的结果?体检报告单上为什么印有降铅产品的广告?是不是“打着体检的幌子推销药品”?
两次检测,结论相反
4月初,湖北荆州市于洪泉在女儿于茜就读的 幼儿园 看到了一张复查通知单,上面列了10多个名字,都是该班血铅含量指数在3.0μg/g・Hb以上的 孩子 ,于茜位列第一。这是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妇幼保院(下称区保院)不久前检测出的结果。按该院的说法,血铅含量指数2.98是安全临界值,超过这个值就应进行复查治疗。
铅是一种神经毒和环境毒,对儿童的智商、记忆力、身体发育等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者会造成铅中毒,形成不可逆转的神经损伤。
于洪泉不敢怠慢,于“五一”长假期间带女儿到北京儿童医院进行了复查。5月10日,该院的报告单出来了,上面写明于茜的血铅指标为0.083mg/L,小于安全值0.1,属于正常。
于洪泉长舒一口气后,又感到气愤:“检测方法可以不同,但结论怎么会相反呢?”
原来,区保院用的是“锌原卟啉法”,北京儿童医院用的是“原子吸收石墨炉法”。据了解,目前整个荆州市都是用锌原卟啉法为儿童检测血铅,这项工作已开展了两年。
湖北省妇幼保院儿童保科的杨勤主任医师告诉记者:“锌原卟啉法是一种快要淘汰的检测方法。其科学性差,有误差,只能作为筛选的途径,而不能作为诊断的方法。确诊血铅含量过高只能用原子吸收法。”
当地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专业人士更是直言不讳:“锌原卟啉法用的仪器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产品,根本不能确诊。现在还用这种淘汰的仪器检测血铅,其实是自欺欺人。”
而区保院检验科的胡主任则解释说,锌原卟啉法也称间接法,是通过检测与铅相关的一种代谢物“锌原卟啉”,从而间接得到一个反映血铅含量的相关值。血铅含量上升,必然引起锌原卟啉代谢增多;但是锌原卟啉代谢增多,并不一定表明血铅含量升高。
按此解释,区保院报告单上的指数只是显示锌原卟啉的代谢情况,而不是血铅含量,两者并无必然关联。但胡主任认为,两家医院的结论并不矛盾,因为“锌原卟啉法虽然不能确诊,却是一种筛选的办法”。
截然相反的两个结论被解释为“并不矛盾”,令于洪泉感到无法理解。
推荐“千果花”之谜
更令于洪泉无法理解的是,区保院明知锌原卟啉法不能确诊,却仍然以此检测结果为依据,要求“血铅含量过高”的 孩子 到该院复查治疗,并在体检报告单印上了这样一段话:“家长不要盲目相信电视广告宣传,应该以卫生部、中华预防医学会惟一推荐给儿童的千果花非药物降铅口服液给 孩子 降铅,才能保证降铅的效果和安全性。”
据了解,“千果花”是武汉千果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一种降铅保食品,已被列入“中华预防医学会康金桥重点工程”,但并不是“卫生部、中华预防医学会惟一推荐”的降铅保品。“这样宣传过火了,我们会叫他们改过来的。”中华预防医学会办公室的徐兰芳主任对记者说。
“区保院的报告单上为什么要说‘卫生部、中华预防医学会惟一推荐’,这不是欺骗吗?”于洪泉问。
于洪泉告诉记者,他曾数次接到区保院打来的电话,建议他带 孩子 到该院复查。记者了解到,很多家长都接到过这样的电话。“复查的结果多是要买他们推荐的千果花。”于洪泉因此怀疑该院是“打着体检的幌子推销降铅药品”。
一些 幼儿园 的老师也觉得区保院的做法有“搞创收”的嫌疑,因为以前从来没有将体检与一种相关治疗产品挂钩的情况。
但区保院的邓院长对此坚决否认。他解释说:“我们只是建议,没有强制。”
据了解,检测儿童血铅含量是荆州市卫生局对下属各妇幼保院的工作质量考核项目之一。区保院去年底开始这项工作,今年已检测了两家 幼儿园 的近千名儿童。
记者在其中一家 幼儿园 了解到,参加检测的661名儿童中,有215人血铅含量在3.0以上,他们均被“建议”到区保院复查。
“其他家长还都蒙在鼓里,只有我带 孩子 到北京复查了。”于洪泉说,他更担心的是,一些家长被误导购买医院推荐的降铅产品。
对于体检报告单背后为何印上“推荐使用千果花”的文字,区保院和千果花方面的说法不一。
邓院长称“这是千果花公司搞的,我们不清楚”,因为该公司负责了这次检测活动宣传材料的制作费。
但荆州市的千果花销售代理李源却告诉记者,上述文字“肯定是区保院印的”。他说:“关于报告单的制作费,他们跟我们谈过多次,但我们并未答应他们的要求。我们和他们的合作主要是组织 专家 讲座。”
他还强调,现在降铅保品市场只有千果花一家,“印和不印都是我们的产品”。
记者从荆州市内几家大药店了解到,通过药店销售的降铅保品和药品几乎没有。导购小姐告诉记者,从没有人来购买降铅品。
李源也说,他们主要是通过妇幼保院系统销售产品,“保院只要开展这项活动,基本上都是和我们合作”。
家长的“无知”被利用
“在血铅检测方面,家长基本上是‘科盲’。医院怎么说,他们也就怎么做。”上述专业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妇幼保院很少得到政府拨款,主要是靠自己创收。有些医院受利益驱动,就建议家长来购买千果花。”
一位姓吴的家长原本没有理会报告单上 孩子 血铅超标的结论,但在多次接到区保院“建议”复查的电话后,终于心动,去该院购买了3盒千果花。“我也不知道市场上有什么降铅药品,就只有买医院推荐的。”
据区保院一位儿科医生介绍,近来有很多人来开千果花,都是 幼儿园 体检后到医院复查的,一般都买一个疗程的,3盒共144元。
“如果 孩子 本身是正常的,却服用了千果花,会不会反而对身体有不良影响呢?”于洪泉表达了他的担忧。
而李源告诉记者,千果花是用食物、水果等配制而成,通过非药物排铅,对正常人身体没有影响。一些医生也同意这种说法。
但上述专业人士提出了异议:“千果花明确标注了孕妇不能服用。如果它没有害处,为何孕妇却不能服用呢?而且,既然千果花是通过食物配方制成的,为什么医生不直接推荐 孩子 吃排铅的食物呢?”
“医院不能误导家长,推销千果花。”她说,“像3.5(于茜被区保院测出的指数)的情况,根本不用吃保品,只要注意生活排铅就可以了。”
var cpro_id = “u208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