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中小幼性康教育实验工作交流会在番禺举行。广州市教育局从去年起在全市选择了40所中小学、 幼儿园 ,以课题实验研究的形式试点开展性教育专门课程。目前,该课题已取得阶段性成功。待明年底该课题结题后,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据课题组负责人之一、广州市中小学卫生保所麦锦城所长表示,性教育课程将从 幼儿园 开始开设,一直到高中阶段,其中重点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幼儿家长勿回避 孩子 “性问题”
 昨天上午,番禺区直属机关 幼儿园 里一个中班的性康教育课上,小朋友们先看了一段婚礼片段。“我们把当时的新娘子黄老师请到现场,她现在已经挺着大肚子了,谁想上来摸摸肚子里有什么?”随后,老师通过往衣服里塞皮球游戏,让 孩子 们体会母亲怀孕的辛苦。整个过程中,医院对孕妇B超录像检查等内容都作为教育资源被引进课堂,直观生动。课堂上 孩子 们非常专注,听得津津有味的。
 据介绍,幼儿对于他们的“来源”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和疑惑,调查结果表明:90%的 孩子 都提出过有关性方面的问题,例如“我从哪里来?”“为什么我是站着尿尿,而她是蹲着尿尿的呢?”……这说明幼儿对性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求知欲。但是,面对这样的问题,相信大多数年轻父母都是遮遮掩掩的,编些话来搪塞。其实,家长应当把它看作是对儿童进行性教育的好机会,坦诚相告,既不回避,也不说谎,更不可嘲笑和斥责。
 此外, 专家 还建议在各个年龄段开展不同的性康教育活动。在小班阶段,主要帮助幼儿分辨出男孩和女孩的区别,如上 幼儿园 第一天就要分清男、女厕所,让他们知道男女有别。在中班阶段让幼儿逐步了解人类诞生的过程,让 孩子 知道自己是在妈妈肚子里逐渐成长起来的。在大班阶段,逐步让幼儿了解“受精”、“胎生和卵生”方面的知识,开拓幼儿的知识面。
 广州市教育局体卫艺处陈兆荣医生表示,幼儿性康教育不仅要解答 孩子 们“从哪里来”的疑惑,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对自己有个正确的性别角色认同。性别角色认同,就是让 孩子 知道并确立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当周围人从 孩子 的外表不易看出性别时,父母应如实告诉对方,决不能对 孩子 进行性别混乱和错误诱导。研究表明,错位的性别意识,是导致人格变态的重要因素。
 小学:男女孩都要避免“性侵犯”
 据介绍,对于小学阶段的性康教育关键在于教会学生自我保护,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小学生对“性侵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要教 孩子 保护自己,让 孩子 知道身体的某些部位是属于个人隐私,别人不可以随便触摸,教儿童分辨不同形式的触摸。
 此外,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有可能受到“性侵犯”,要懂得自我保护,并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如果有人带有不轨目的触摸自己的身体,触摸自己身体的私处,讲下流话,展露裸体等等,都是属于性侵犯。
 中学:不要给学生乱扣“早恋”帽
 日前,广州市中小学卫生保所和广州市第十一中学共同进行了一项中学生青春期性知识与性心理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超过60%的同学经常或偶然与异性同学或朋友约会,约有25%的同学经常或偶然与异性拥抱,约有10%的同学经常或偶然与异性接吻。 专家 表示,在开展青春期性教育的过程中,对中学生应该多一点理解,不要动不动就扣上“早恋”的帽子。
 问题:性康教育师资匮乏
 目前,在性康教育方面,广州还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据了解,性教育是一门对教师素质要求很高的教育,需要教师在讲授性生理知识的同时,能开展性医学、性心理、性道德、性观念等教育,教师应有很高的医学、生理学、性心理学等知识。而在一些学校里,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没受过正规的医学知识、性心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通常康教育课老师都是班主任,有些班主任对讲授性教育课十分为难,回答学生课堂提问力不从心。
 此外,没有教具,没有备课资料,也成了老师上课的头疼事。性教育还缺乏课时,学校只能将性教育课安排在康教育课上来讲,而康教育课又是每两周才一课,这样一来,性教育课只能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var cpro_id = “u208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