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 幼儿园 秋季入学的时间在9月份,但天津的很多家长现在就已经开始行动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给 孩子 找一个好 幼儿园 的名额。虽然大家都说好的 幼儿园 月收费动辄上千元,甚至更多,但处于工薪阶层的家长还是趋之若鹜;虽然知道 孩子 要全面发展,但在各种“园中班”面前还是舍得掏口袋,就是想让 孩子 多些“一技之长”。
 上好 幼儿园 ,上好小学,考上重点中学和知名大学,是许多家长为 孩子 设计的成长之路。在这种期望之下, 孩子 的学前阶段就成为学习的前奏,为 孩子 挑选一个能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 幼儿园 ,成了家长的希望。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家长评价较高的 幼儿园 ,往往是“能学东西”的 幼儿园 。
 上好 幼儿园 就有希望上重点小学
 在天津,公办 幼儿园 被分为一二三类,一类园每月收费近千元,二类园每月六七百元,三类园则只需要四五百元,甚至更低。有些家长想方设法把 孩子 送到一类园,除了每个月的费用,再加上各种特长班、订阅报刊的花销,一个 孩子 一年就需要一万余元。有人说上 幼儿园 比培养一名大学生的花费还要多。
 可是如果让这些家长具体说出好 幼儿园 好在哪,他们往往也说不出具体理由,很多人会说:“一类园的 孩子 学的东西多。”
 在和平区一家一类园,80%的 孩子 都会升入一所重点小学。而这所小学也喜欢接收这所 幼儿园 的 孩子 ,理由是“好教”。因为许多知识 幼儿园 已经教过了,或是打下了基础。
 在这所 幼儿园 里, 孩子 们每天都有一篇“公文数学”作业。一位母亲告诉记者,她的儿子5岁,每天把自己的作业认真地保存起来,已经攒了一小纸箱,现在做20以内的加减法已经不成问题。
 从事幼儿教育已经有十几年的唐晓岩老师认为,其实 幼儿园 都知道过早地机械训练会限制幼儿的思维发展,但是为了能够让 孩子 在上小学考试时顺利过关,迎合家长的要求,一些 幼儿园 坚持这种做法。
幼儿园 也要分“专业”?
 家长在给 孩子 报名上 幼儿园 时,还要同时报一些特长班,这在各类 幼儿园 中是普遍现象。
 唱歌、舞蹈、画画、围棋、跆拳道、书法……是很多 幼儿园 在招生时列出的特长班的项目,几乎囊括所有的音体美“专业”。一位 幼儿园 的 园长 说:“现在很多 孩子 每天由家长带着去上社会上的各种班,与其让 孩子 四处奔走,不如 幼儿园 承担起这些任务。”
 据了解, 幼儿园 在开设这些特长班时,有的是让本园老师教,有的要从专业团体、高校请老师,自然要收费。一位家长说,别看一个班只交几十元或是上百元,几个班加起来就是不少钱。
 也有的家长不愿让 孩子 背上太多的学习任务,可是却让 孩子 遇到了尴尬。一位家长告诉记者,他的 孩子 刚开始上 幼儿园 时,什么班也没有报。可是有一天, 孩子 说不想去 幼儿园 了。原因是,每天到了下午,小朋友们都去上 幼儿园 里的各种班,只有他一个人坐在自己的教室里,觉得特别孤独。这位家长没办法,只好给 孩子 报了两个班。
 记者了解到,有的 幼儿园 为了让家长给 孩子 报班,平时基本上就是看着 孩子 玩儿,并且暗示家长给 孩子 报特长班。
 天津师范大学从事幼儿教育的 专家 韩映红认为,现在家长望子成龙,希望 孩子 全面发展,不惜金钱让 孩子 上各种特长班;另一方面 幼儿园 办班,既可迎合家长的心理,获得生源,也可以得到经济利益。因此各种特长班成了 幼儿园 招生时吸引生源的招牌。这里面的问题,主要来自家长,有的家长很虚荣,看到别的 孩子 会什么自己的 孩子 也要会什么;而有的家长很实际,总想如果 孩子 能在某种比赛中获奖,可以在上学时成为有利条件。这样,让 孩子 过早踏进了应试教育的大门。
 新概念频出家长迷惑
“双语园”、“艺术园”、蒙氏教育、感统训练等等,这些都是现在一些 幼儿园 在招生时亮出的办园特色或是理念,面对如此之多的新概念,很多家长感到无所适从。
 有家长说,似乎好一些的 幼儿园 都把双语教学作为自己的特色。但效果如何不得而知。有的 幼儿园 请了一两位外教,便有了外语教师。孰不知,外教一两个, 孩子 几百个,不可能随时都用英语交流;有的 幼儿园 开设了外语课,教 孩子 点儿外语单词,也是双语教学。有的家长说,当初是看了这所 幼儿园 是双语园才去的,可是 孩子 如今会的几个单词还是自己教的。
 至于蒙氏教育、感统训练等概念,河西区一幼负责教学的李奇主任认为,这些都是一种教育理论,但是对幼儿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能力培养。比如蒙氏教育,有些 幼儿园 只是引进了漂亮的教具,也就是说只搭了一个了外壳,反而淡化了蒙氏的思想:引导 孩子 自己发现,自己学习,自己成长。
 李奇主任说,河西一幼采用的是“多元智能”的教育方法,多元智能包括语言、动作、运动能力、情感、社会交往等八大类,全方位引导教育 孩子 成长,注重思维的训练。比如,教 孩子 玩抓球的游戏,先拿一种小球,让 孩子 猜一只手可以抓多少,这其中就包括了目测、估算等数理逻辑的训练。然后再换一种体积的球,让 孩子 反复练习,他们很喜欢。 幼儿园 里还开设了做饭课,一个5岁的 孩子 在 幼儿园 学习了蒸鸡蛋羹,回家后就迫不及待地做给爸爸妈妈吃。
 据了解,现在天津市的人口出生率,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的千分之十几下降到现在的7%~8%之间,因为 孩子 逐年减少,已经有相当一批老的公办或企业办 幼儿园 关闭或是合并。近几年,一些民营和私营 幼儿园 纷纷出现,不过,生源是这些 幼儿园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提出各种新概念作为招生手段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韩映红认为,现在的家长急功近利的心态比较普遍,过多注重 孩子 在 幼儿园 能够学到什么,而不注重能力的获取,也是新概念走红的一个原因。因为这些概念很多都是以“你的 孩子 能够学会什么”做为目标的,有些训练短期是有效果的,但是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各种特色 幼儿园 ,家长要有一个心理标准,那就是:你希望 孩子 有一个什么样的童年,是让他成为一个被各种知识学习压得喘不过气的 孩子 ,还是成长为一个快乐自信的 孩子 。
“素质”、“应试”教育两难选择
 高雅婷是一位中学老师,因为儿子有在两种采用不同教育方法 幼儿园 的对比经历,对于 幼儿园 教育感到更加困惑。
 她的儿子原来在一家公办 幼儿园 上中班,由于搬家,转到了一所私立 幼儿园 。吸引她的是这家 幼儿园 打出的“给 孩子 充分的快乐”的办园理念。高雅婷说:“我是按照传统的教育一步步读上来的,现在面对的也是不堪学习重负的学生,我真心希望我的 孩子 能快乐地度过童年。”
 原来, 孩子 每天老老实实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老师要求 孩子 守秩序听指挥,回答问题要先举手,回家后还要完成老师留的作业;可是这家私立 幼儿园 给 孩子 充分的自由,上课时可以随处坐,而不用非得坐在座位上,看书时,可以趴在地上,而不非得在桌子上。老师对 孩子 说话轻声细语,从不训斥,也不在 孩子 之间进行比较。上课时, 孩子 也可以随心所欲地采用各种姿势,如果回答问题,可以随时开口。
“ 孩子 在这样的 幼儿园 里,是充分发挥了天性,没有约束,几乎可以为所欲为。可是今后上学,他还是要适应现在的小学教育,上课老老实实地坐在椅子上,说话前要先举手,每天回家做大量的作业。还要定期考试,每次考试后,都要排名次。”高雅婷开始心存疑虑。
 虽然 孩子 从心底里喜欢这家私立 幼儿园 ,但高雅婷最后还是换了一家 幼儿园 ,用她的话说就是:“不得不向应试教育低头。”
 在家长反映比较好的河西一幼也存在这样的矛盾,有的小学老师明确说不喜欢收这所 幼儿园 的 孩子 ,理由是“什么都不会, 幼儿园 几年光玩儿了”。
 但河西一幼的老师认为:“在我们这里 孩子 们很快乐,我们是在玩中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语言发展、动手动脑能力。这样的 孩子 开始可能不适应小学的课程,但是因为他们具备了一些学习的能力,知识对他们来说只是早些掌握和晚些掌握的事,而且学习知识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快乐。”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4-02-26
var cpro_id = “u208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