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edukuaile
?. ?~?..?
老师老师,我家宝贝最近特别爱看书。
我家孩子还给我讲故事了呢!
我女儿学会一页一页翻书了。
我儿子今天和他的玩具小熊对话了。
近期在我们西局园刮起了一阵“读书热”,这是怎么回事呢?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谈一谈:
“关于图书角的那些事儿”
别出心裁的名称
温馨的环境创设
动物形状的椅凳、造型各异的抱枕、鲜艳明亮的地毯、美丽可爱的帐篷……这些环境创设一下子把图书区变成了家的样子。
而图书角的名字更是体现了老师们的智慧“幸福书吧”“爱的小屋”“三味书屋”……无论是体现以“图书”为主,或是围绕“阅读”来命名都增添了其趣味性强调其温馨感。
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的由来打破了成人的传统理解。三味书屋集美味、趣味、回味于一身。美味即美观的外表。纸杯变成了五彩的花,松果和丝带变成的小挂饰,饮料瓶化身笔筒,奶酪棍搭配小指偶……welcome!美观的外表更吸引孩子的注意。
趣味,充满童趣的味道,小蘑菇帐篷留下许多有趣的故事。回味,乐于分享的小天使们会把每一天的小故事,小童话送给爸爸妈妈。
“美丽的家乡”、“好书推荐”、“最受欢迎的图书”,都在这小小的一角,都在三味书屋里等着小朋友们去发现。我们欢迎你!
选择班级里相对于安静的角落,让这些摆设自己向幼儿发出邀请的信号。
让幼儿自愿选择进入,并且停住脚步在那里逗留。
趣味十足的读书规则
001
创设情景式的游戏规则
老师不需要口头规定进区的人数,利用小小的一张借书证借书卡,解决限制人员的难题。
孩子通过插照片,带证件这些看似简单的步骤,逐渐形成规则意识。
在潜移默化的情景游戏中了解区角游戏的要求。
002
小书签的另一面
无论是幼儿用自己的照片制作的个性书签,或是利用奶酪壳和幼儿标志相结合制作的书签。
它们不再是只是发挥当做标记的作用而是在作为隐性的规则贯穿始终。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书签进区,出区时将书签摆放在明显的位置。幼儿明确了自己进区的目的,培养了收整习惯,同时也让老师清晰了解进区的对象是谁,哪些幼儿喜爱读书,又有哪些幼儿对图书区不感兴趣。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并且能照顾班上孩子的个体差异。
幼儿明确了自己进区的目的,培养了收整习惯,同时也让老师清晰了解进区的对象是谁,哪些幼儿喜爱读书,又有哪些幼儿对图书区不感兴趣。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并且能照顾班上孩子的个体差异。
多元化的阅读方式
001
阅读器
许多父母和老师都有经验,孩子们喜欢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大人读同一本书给他们听。这说明了重复阅读喜欢的书是幼儿的天性。利用这一特性制作一台阅读器将幼儿在集体活动中了解到的大书陈列其中。让幼儿自主进行二次消化阅读,与此同时幼儿也培养了一页一页翻书的好习惯。
002
立体式指偶和手偶
废旧材料制作的魔盒将可爱的小指偶放入其中,故事情境的立体挂图方便幼儿拿取。在演一演与动一动中相结合。鼓励幼儿大胆的交流的同时锻炼了手指的灵活性。
003
多功能的辅助材料
给予幼儿各种的记录工具和观察工具,运用科学区材料放大镜,幼儿可以观察到更加细微的东西,能够得到更多的表象经验。
利用美工区的笔和纸、画板等工具,让幼儿在画板上涂涂画画记录下自己读书心得。不仅让幼儿感受到更多的知识,也让幼儿获得丰富的体验,让他们更加喜欢图书区。
自制图书的用途
001
丰富幼儿的认知经验
自制图书增多了图书的种类,扩展幼儿的已知经验。
丰富了图书的多样性,图画书的主题(动物、植物、运输工具、节庆、亲子之爱、友谊等)而类型又包括了(故事、诗歌、散文、知识类等)。
002
体验亲手制作的乐趣
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的作品显得弥足珍贵。家长们不再是包办代替者,让孩子亲手为自己的小书增添一抹色彩。这本小书对于孩子而言充满着珍贵。
003
与其他区角做朋友
图书区不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班中的自然角与它为邻,在孩子们捕捉秋天留下的足迹的同时。
孩子们用收集而来的小树叶自制了一本叶子的百科全书。阅读的同时丰富了原有的经验。
关于图书区真的是有太多的奥秘。
难怪西局园的“读书热”愈演愈烈,快看这一群爱上阅读的孩子们,他们长大啦!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一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