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春雨绵绵,让人不禁想起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在我园迎春诗会活动开展之际,各班围绕诗歌开展了相关主题活动,目的不在于让孩子背多少古诗,而是要让孩子们亲近古诗,感受古诗的语言美,萌发幼儿对古诗的喜爱之情。
中四班的两位老师就同孩子们走进了《春夜喜雨》这首诗,和着此时的成都夜雨小景,甚为妙哉。
诗情
中四班余老师擅长语言领域,她带领孩子们走进《春夜喜雨》,她用故事化的语言为孩子们讲述诗中的美景,也和孩子一起朗诵这首美妙的诗歌。
有时候,诵读是让孩子们体会诗中语言的最好方式。
画意
当孩子们有了一定的感知后,班级擅长国画的徐老师认为,可以通过国画的方式,供孩子们表达对诗歌的认识。于是她准备了一张长长的画纸,打算和孩子们一同创作一副《春夜喜雨》图。“诗歌离孩子们的生活是比较远的,但是绘画可以为孩子们走进诗歌打开一扇窗,而国画又是最能够体现诗歌韵味儿的。”徐老师说。
“小朋友们,你们认为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呢?”首先,徐老师和孩子们进行了谈话,唤起孩子们对诗歌的感知。
芊芊:春天的晚上。
柔柔:下雨的时候。
溪溪:开了很多的花。
其其:有一艘船在水上。
爱米:还有一个亭子。
接着,徐老师和孩子们讨论了这幅画的构图,并请孩子们选择自己想要画的诗中事物。然后,孩子们的集体创作开始啦!
瞧,孩子们画江岸。
画江水
画春雨
画小草
画花
也画亭子和渔船。
就这样,一副《春夜喜雨》图就完成啦!稚嫩的笔触,拼凑在一起,也恰有那份诗情画意。
徐老师将诗歌附在了画上。这幅长长的画被展示在了教室门口。小朋友们每每经过这里,都要去欣赏一番。“小朋友们连哪一滴雨是自己画的,都能指出来。”徐老师说,“绘画是孩子们表达想法最直接的方式,有时候孩子们说不出来,但是他们可以画出来。而且,集体作画的方式,能够让孩子们的经验得以碰撞,丰富他们对诗歌的感受。
“当然,在集体作画前,我和孩子们有预先的构图讨论。在创作环节,孩子们的创作也是在这样的大构想下进行的,但是我认为这并不影响孩子的自由表达。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理解去表达对小草、小雨点、甚至红花的构想。必要的构图,传递给孩子们的是一种美感、秩序感。”徐老师补充道。
小编语:
中四班以诗会春天,以画绘春景,是对诗的爱,对春的爱,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感知与传承。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