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教育部印发了《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下文简称为《评估指南》)。此次《评估指南》的发布,不仅对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各项评估指标做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要求,同时也对幼儿园保教质量的评估方式进行了更新,进一步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划重点!此次小编为大家提炼解读了《评估指南》的6大关键信息,事关到每个幼儿园的发展方向。想要发展成为一所“好”幼儿园,以下信息一定不能错过!
不搞不切实际的特色课程
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相信每一个幼儿都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不提前教授小学阶段的课程内容,不搞不切实际的特色课程。
解读
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改革对幼儿园质量提出的高要求,许多幼儿园开始在“幼儿园特色”上发力,好像幼儿园说自己没有特色课程就不能称之为一个好的幼儿园。但也正是如此,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最后导致许多幼儿园的特色课程流于形式。
此次《评估指南》提出“不搞不切实际的特色课程”,也给大热的“特色课程”降一降温。其实,幼儿园特色课程不用刻意追求,各园的地方资源、教师、孩子等都是本园最好的特色。教育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课程是要切实地带给幼儿有用的发展,来不得半点虚假应付。
严禁测查幼儿能力
关注幼儿园提升保教水平的努力程度和改进过程,严禁用直接测查幼儿能力和发展水平的方式评估幼儿园保教质量。
解读
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核心一直是支持儿童的科学发展,但在教学实践中违背幼儿学习特点和成长规律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比如刻意为幼儿做发展结果评估甚至是训练,直接对幼儿能力发展水平“打分”和“贴标签”,此举加剧了家长和社会的焦虑,也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评估指南》指出教师应认真观察幼儿的表现并做记录,根据一段时间的持续观察,对幼儿的发展做出客观全面的分析,才能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这就要求教师在了解幼儿的真实发展水平和特点时,需要长期观察,多角度、多层次地收集信息,借助科学的评价体系,呈现幼儿在不同的游戏活动中、同一游戏不同的时间中以及同一游戏不同的发展方向上的表现等,从而勾画出幼儿真实的发展全貌。切忌仅凭一次观察,仅凭对一个游戏内容的分析就对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特点“以偏概全”地下结论。
幼儿园不得使用幼儿教材和境外课程,防止存在意识形态和宗教等渗透的图画书进入幼儿园。
解读
教育部一贯倡导幼儿园不宜使用幼儿教材,也曾多次发文提出具体要求,这主要是基于尊重幼儿身心成长的规律的做法。同时,在某些地方这一要求也成为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标准”做法,不过这个要求也引发了很多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热议,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另外,继义务教育学校之后,教育部对幼儿园也提出不得使用境外课程(教材),这是站稳国家立场,民族自信的重要保障,幼儿园在办园方向上需要充分明确并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样的核心问题,帮助幼儿“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玩具材料种类丰富,数量充足,以低结构材料为主,能够保证多名幼儿同时游戏的需要。尽可能减少幼儿使用电子设备。
解读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电子设备越来越完善,带来许多的便捷。当前许多幼儿园大量活动的开展都需依靠电子设备进行,除教学活动以外,也会给予孩子动画片的奖励。但长时间的使用电子设备,对于孩子的视力有一定的损害、限制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不利于专注力的培养、同时也很难满足孩子的操作意图。
此次发布的《评估指南》中也明确建议“尽可能减少幼儿使用电子设备”,提供给孩子更多能够操作的真实材料,让孩子活动中直接感知、充分体验、获得经验。
打破唯课题、唯论文的激励倾向
树立正确激励导向,突出日常保育教育实践成效,克服唯课题、唯论文等倾向,注重通过表彰奖励、薪酬待遇、职称评定、岗位晋升、专业支持等多种方式,激励教师爱岗敬业、潜心育人。
解读
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当前幼儿教师的工作内容除日常的活动设计开展、观察解读儿童以外,还需进行大量的课题制作、论文写作,并且将此作为教师能力的重要评估标准,占据极大比重。此时教师往往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将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收集资料、撰写文章中,从而忽视了最根本的教育教学质量。
《评估指南》中明确提出要有正确的激励导向,将儿童放在第一位,重视保教工作的开展质量,不仅仅只是注重课题、论文的制作。
通过自然观察评估幼儿园保教质量
聚焦班级观察。通过不少于半日的连续自然观察,了解教师与幼儿互动情况,准确判断教师对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所做的努力与支持,全面、客观、真实地了解幼儿园保育教育过程和质量。
解读
现阶段,评估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工作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硬件轻内涵”“重他评轻自评”的问题。为改善此现状,此次发布的《评估指南》对幼儿园保教质量的评估方式提出了“注重过程评估,强化自我评估,聚焦班级观察”的新要求,这就要求评估者在评估幼儿园保教质量上要坚持“儿童为本,过程导向,持续改进”的原则,不再仅仅通过简单测评、走马观花的参观、以及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评估,而是通过“聚焦班级观察”的方法了解师幼互动、以及孩子游戏的真实状态,让评估更加全面立体。
《评估指南》评估幼儿园保教质量方式的更新,极大地促进了幼儿园建立更加完善的体系和课程。评价不是目的,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合力推动幼儿园质量发展才是评估的最终要义。
此次《评估指南》的发布,推动了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同时也为幼儿园的办园和发展方向做出了明确性指示,让一线幼教在工作中有了抓手,找到了方向,也让大家对幼儿园的质量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重新定义“好”幼儿园的标准。
创作 | 橙子 赵平 李芸芸
编辑 | 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