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本教研可能很多幼儿园都在做,但怎么做才能真正促进幼儿教师的成长呢?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成都市双流区金桥幼儿园,看看她们是怎么做教研的。
“观察—解读儿童”园本教研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解读,双流金桥幼儿园的老师们已经基本都掌握了观察记录的“543法则”,下一阶段,老师们决定进一步解读各指标的发展水平和关键点。
此次教研,幼儿园决定以解读儿童“小肌肉动作”为出发点,通过观看视频—现场做记录—讨论分享的方式,旨在通过实操和交流的方式帮大家解疑答惑,提升“观察儿童 解读儿童”的能力。
第1步:看视频,现场做记录
事先各班级的老师先拍了一段“小肌肉动作”的视频,然后在教研活动中让其他老师现场观察后写记录,再通过“读懂儿童”APP上传后,全园一起讨论,点评,修改。
老师通过APP查看“小肌肉动作”发展水平
通过APP上传的部分观察记录
第2步:分享讨论,解答疑惑
“一个切黄瓜,一个切胡萝卜,她们两小肌肉动作是不同的水平吗?”
“扣开双面胶的时候孩子是否算是精确控制肌肉”
“是否孩子操作的所有动作都需要记录呢?”
……
做完记录后,老师分享了各自所做的记录和评级,以及针对“小肌肉动作”指标,老师在日常观察中所出现的问题和疑惑展开了讨论,教研会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老师针对各自的记录和评级展开讨论
第3步:形成教研成果
此次教研,老师通过实操和讨论的方式,有了以下两点感悟:
-
观察前要透彻理解每个水平的关键点
每个指标各个看似简单的水平背后,每一个用词都寓意深刻,只有理解透彻每一个水平下的关键词才能清楚的判断幼儿动作发展的水平。
-
带着目标去做观察,做记录
在观察前,了解幼儿之前的水平,带着目标去观察,重点记录,从而正确的判断幼儿发展水平,为以后支持幼儿的发展做好准备。
通过此次教研,金桥老师们对幼儿“小肌肉动作”的发展阶段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为以后支持幼儿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如其他老师想了解更多关于“小肌肉动作”的指标解析,可点击图文解读 | 儿童“小肌肉动作”发展的3阶段)。
*注:以上教研内容节来自成都市双流区金桥幼儿园李瑜由美老师提供,旨在分享经验,同其他幼儿园交流,共促进。感谢分享。
写在后面
小编认为,要提高解读儿童的专业素养,观察实操固然重要,但定期的园本教研,帮助老师找到观察儿童的正确方法,梳理老师在观察中遇到的问题也非常关键,这样老师才能及时纠正观察中的问题,从而使后期解读更为有效!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儿童关键发展性指标的发展,可参考《观察儿童 解读儿童——3~6岁儿童关键发展性指标》。
该书已正式发售,全国首发有且仅有3000本。如需订购,速戳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