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每天都在做观察评价,相信老师们在这过程中或多或少都遇到了一些问题。今天小编就挑选了老师们经常遇到的3个问题,为大家进行答疑解惑。
Q1:写的观察记录找不到对应的指标/水平怎么办?
读懂儿童导师
根本原因——观察准备不充分
-
观察无目标。
对“观察是什么,观察什么”不明确,观察中不会捕捉儿童的“关键成长点”。
-
写记录前缺少了重要步骤
正确步骤:选定指标→熟悉指标各水平→每天1条的观察记录练习1个月
解决方法——“三步法”
Step 1:选定观察指标,熟悉指标各水平,每天1条记录,用“543法则”进行核查。
Step 2:制定观察计划,每天观察3~5个不同儿童或一周固定观察一个区角(建议老师提前制作一个观察计划表)。
Step 3:在“读懂儿童教学支持系统”每天坚持练习写1条观察记录。
补充说明
-
随意性、无目标的记录常常无法评价;
-
不符合记录标准的无法评价
-
并不是儿童的一言一行都可以评价,“读懂儿童”平台评价的是儿童的“关键成长点”,30多项发展指标只是有关儿童发展信息的一个样本。
Q2:儿童达到某水平后,出现了低水平,还需要记录吗?
读懂儿童导师
儿童的发展不完全是线性的一直呈上升趋势,而可能出现波浪形的起伏,甚至会出现一时的倒退;有时还会出现突变的飞跃,有时也会出现停滞。
出现以上现象,一般有两种情况。
情况1:如果儿童没有稳定地达到某个高的发展水平时(3次以上同水平的不同情境中的观察记录才能算稳定出现),低水平的表现仍旧需要记录。
情况2:如果确定儿童已稳定地达到了某个高水平时,就无需重复记录低水平行为。
补充说明
如果多次观察,发现儿童已达到了高水平,后期却又多次出现了低水平的行为,这给老师提供了很重要的讯息:有可能是儿童高水平上的发展不够稳定,还需持续支持;也有可能有其它事件或因素的影响。
Q3:表现突出、明显的孩子容易引起老师的观察,还有一大部分孩子容易被忽略。
读懂儿童导师
这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老师往往会观察“两级儿童”:表现特别“好”的和表现得特别“差”的,而忽略“中间部分”的孩子。
根本原因——无计划,无回顾
-
没有提前制定好观察计划;
-
没有利用好“读懂儿童”平台的统计分析功能。
平台可以为老师提供分析数据,哪些幼儿观察的频次低,哪些高,哪些被忽略了,然后再调整观察计划。以健康领域的观察记录为例,如下图。
解决方法
-
建议老师在观察前,先以儿童为基准做一个详尽的观察计划表,计划每天要观察的儿童(3~5名),尽量保证每天能观察到一些不同的儿童;
-
定期利用平台做回顾,统计分析每个阶段每个儿童观察记录的情况,后期重点关注那些观察记录较少的儿童。
今天小编只是挑选了3个典型的问题为大家进行了简单的解答。如果老师们针对这3个问题还有不清楚的地方,或者在观察评价中还有其他的疑惑,欢迎老师在群里提出来或在文章下方留言,我们会及时会大家解答。
如果您有解读儿童的精彩小故事,或者对于解读儿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欢迎老师以【投稿】的方式与我们分享。解读儿童之旅,诚邀您的加入!
《解读儿童案例精选》(修订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