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区域活动看似很热闹,实则在“瞎玩”?区域活动这样做,老师不再“忙而无用”!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区域活动对于儿童发展成长的价值毋庸置疑,近些年,几乎大部分幼儿园都在做区域活动,但在推进的过程中老师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区域活动看似很热闹,老师却难以解读孩子在其中的发展;区域活动和其他活动脱节,老师每天都很忙,却又感觉在“瞎忙”……

如何才能开展好区域活动,极大程度地发挥其教育价值呢?5月15日晚,邀请到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学前教研员做了《解码一间活动室里的幸福成长》的主题分享。分享中,景老师剖析了当前区域活动的痛点和难点,并针对性地提出开展高质量区域活动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回顾精彩内容。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区域活动看似很热闹,实则在“瞎玩”?区域活动这样做,老师不再“忙而无用”!-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景萍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学前教研员

高级教师

山东省优秀教师

山东省教学能手

/

01/为什么要做区域活动?它的痛点和难点是什么?

现如今,各个幼儿园都在做区域活动,但在开展的过程中老师却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区域活动开展得看似“红红火火”,实际上很多老师却是“恍恍惚惚”;

? 老师读了不少的相关书籍,也学了不少别人的经验,依旧做不好区域活动;

? 老师在区域活动花的功夫最多,然而为何“回报”却最少

……

出现这样的现象,就需要每一个幼教人去重新审视两个问题:幼儿园为什么要持续深入地研究区域活动?区域活动的概念及功能定位是什么样的?

>>> 为什么一定要做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其实就是游戏,而游戏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价值。首先,幼儿的最佳学习方式是在游戏中的自发式学习,而区域活动能够满足幼儿学习的需要,支持幼儿主动学习;其次,好的区域活动能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同时能关注个体差异,实现教学玩三合一;最后,区域活动不仅落实了“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同时也是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有效途径。

也正是如此,我们必须重视区域活动。

>>> 区域活动的痛点是什么?

虽然老师们每天都在做区域活动,但不少老师一直对于区域活动的“教与不教”“高产与低质”有着疑惑。曾经有一个园长甚至这样给我“抱怨”过:“区域活动太麻烦了,老师每天辛苦的布置这么多材料,结果孩子都不愿意玩,还不如集体教学活动来得痛快,老师一教孩子就会了。”相信这位园长也道出了很多老师的心声,但其实究其原因,关键就在于老师不会投放材料和创设环境。

>>> 区域活动的难点是什么?

之所以区域活动会让许多老师感到迷茫,是因为想要把区域活动开展得好,其实对于老师的专业性有着极大的挑战。

? 比如在环境方面,老师不仅要考虑如何站在儿童视角下规划环境和投放材料,而且要了解关于空间美学的相关知识。

? 又比如在观察方面,老师需要孩子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具有观察的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拥有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相关的知识。

? 再比如支持方面,老师需要对孩子的游戏行为进行科学的支持,这就要求老师了解游戏论的相关理论,幼儿发展的现状,以及五大领域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专业知识。

这些对于幼儿老师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尤其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后,很多幼儿园开始进行游戏的改革,但不少老师在尝试放手后却发现孩子反而还不如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学习发展,这是当前区域活动开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02/传统的区域活动存在什么问题?

想要解决现有问题,老师需要先解构一下区域活动的现状,进而对区域活动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先来看教室规划。虽然现如今幼儿园的硬件条件有所改善,但大多依旧是以桌椅占据幼儿园的大部分空间,如下图所示。

区域活动看似很热闹,实则在“瞎玩”?区域活动这样做,老师不再“忙而无用”!-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桌、椅以“ 秧田式 ” 分布在活动室的中间,玩具柜摆放在教室空间的四周。看得出来,这样的教室空间布局是以集体教学为主,而老师就是站在电视机前的那个人,控制着整个班的所有活动。

产生这样空间布局的原因,是因为这种布局非常便于教师管理,它凸显的是成人立场,师幼间是一种“支配”与“从属”“规训”与“被规训”的管理关系,极大地限制了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再来看传统班级环境的布置。现如今许多老师在布置区角时大多按照成人的审美、成人对幼儿喜好的判断将班级布置的五颜六色、琳琅满目,认为这样的环境是幼儿喜欢的。但殊不知,教师不同颜色的碎片、作品的简单堆砌反而给幼儿造成了视觉“噪声”,不同程度上引发了幼儿的过度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和行为,最终影响他们的学习。

在材料投放上也是一样的,不少幼儿园看似在整个材料柜都填满了各种各样的材料,但实则却很少有孩子去玩。这就需要老师思考到底哪些材料才是对孩子发展真正有益的。

老师不能为了环创而环创。

再来看看传统的一日流程。如下图所示,现如今大多老师每天的状态就如同一个奔跑的小人,集体教学活动开始、区域活动、备课、如厕、午睡、功能室活动……老师每天的时间都被工作安排地满满的,状态就如同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

区域活动看似很热闹,实则在“瞎玩”?区域活动这样做,老师不再“忙而无用”!-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在这样的班级生活旧样态下,我们可以感受到高控、传统化、制度化的管理。试想一下,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孩子和老师会感受到幸福快乐吗?传统的班级生活样态固化了一代又一代的教师思想,以集体教学为主的教学行为、教师主导的一日生活成为大家眼中一致认同的“规范化”“标准化”。

然而,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泼鲜活的孩子,他们不是工具,我们无法用规范统一的标准来对待他们,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出改变。

03/区域活动如何“变”“变”意味着什么?

区域活动看似很热闹,实则在“瞎玩”?区域活动这样做,老师不再“忙而无用”!-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

——《教育是慢的艺术》

区域活动看似很热闹,实则在“瞎玩”?区域活动这样做,老师不再“忙而无用”!-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变”意味着我们要向传统的教育方式来做挑战。这么多年来,幼儿园教育一直以来都是老师主导,那如何通过“变”,把儿童推向课程的正中央,让教师能够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去思考“变”的意义和价值,其实这个过程对于每位老师和园长都是十分艰难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幼儿园老师大多关注局部,而忽略了整体关系。比如老师认真地去学习模仿了其他幼儿园是如何投放材料的,却忽略了为什么要这样投放材料,为什么要这样做。区域活动绝不是区域活动这一个时段的事,它需要教师进行系统的思考、整体的设计、统筹的推进和持续深入。

也正是如此,我们一直致力于区域活动中如何推动幼儿自主性发展与教师支持策略的研究。在这句话中有三个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自主性发展、教师支持策略。

? 区域活动:以期通过区域活动的研究让教师站在全课程的视角下来思考如何通过发现式的学习和探索式的学习让孩子能够快乐游戏。

? 自主性发展:以期通过研究儿童的发展来指向他的人格品质和学习素养,最终让儿童能够有一个生命的成长。

? 教师支持策略:在自主性发展过程中,教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期通过支持促进儿童的发展。

现如今很多幼儿园开始做自主游戏后,因为强调要“放手”致使许多老师不敢对孩子进行指导,使得以前会教的老师反而不会教了;不会教的老师正好不用教。

在区域活动中,老师的支持作用一定是建构在全课程模式下,基于一个课程目标,成为一个间接和直接的引导者对空间进行创设,而这里的“空间”既有物理环境,也有心理环境的创设。

首先,教师要通过空间布局、材料投放、墙面布置等来支持幼儿的自主性学习;其次,教师还要进行时间的变革,弹性设置课程内容,从生成和预设中找平衡;与此同时,时间也进行了化零为整的调整,让老师进行有力的师幼互动。

这也就意味着,区域活动绝不是一天中某一个小时的活动,它反映的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教与学的变化和推动幼儿主动学习的方式。教师要重构对区域活动的认识,就一定要明确区域活动是基于儿童的课程空间的组织形式,它的核心思想是亲密和开放。

04/深度解读区域游戏构建班级生活新样态

>>> 何谓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指班级空间基于儿童的活动进行科学的规划,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幼儿兴趣创设有准备的环境,引发并支持幼儿主动学习、快乐游戏的活动形式。区域活动是班级生活样态重构,有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区域活动不是新增加了一种活动类型,而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生活化的最佳途径。

通过区域活动概念的界定,以期老师与我们的研究达成共识:它打破了以往区域活动中有关空间改造、时间重构、内容选择、组织实施、师幼互动等内容孤立的样态,变革一日生活,通过系统整体的推进,构建开放、自由、轻松、愉悦的生活化场域和平等、尊重、悦纳互动的亲密师幼关系。

>>> 何谓班级生活新样态?

班级生活新样态是以时空融创为撬动点,打破传统固化的空间设计,为幼儿提供区域空间有机组合、材料取放便捷自如、个性需求有效满足的高质量学习环境;突破僵化、高控的时间安排,追随幼儿兴趣与需求,化零为整、弹性设置,重构自主可控的生活节奏,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 为什么构建班级生活新样态?

当教师构建了一种班级生活新样态后,孩子的自主性学习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教师和孩子的幸福感也就随之诞生了。

为什么要指向幸福生长呢?在《内在动机》这本书这样说过:真正的自主意味着人们行为来自自己真正的选择,意味着人们在行动中被真正的能够自我所掌控。这句话中有一个关键词“能够真正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一对一倾听”非常重要,因为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实际是给了孩子一个真正做选择的机会。

幸福生长和自主性的关系是什么呢?清华大学彭凯平认为:幸福是来自于真正的自主。孩子生长的力量一定是源于内驱动力,而内驱动力就是一种自主选择和决定。

内驱动力,有三大要素:

? 胜任:我觉得我能做到,我能感受到我有价值,我被肯定,我被看见;

? 归属:这种归属感就是建立了一种联结感,就是爱与被爱,关心与被关心的这样的一种联结感;

? 自主性:这也是最核心的要素,就是我能决定自己的选择,我能做自己的选择。

而幸福生长,它的核心就是自主性。构建班级生活新样态,就是让孩子能够幸福生长,也就是让孩子的自主性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

>>> 如何构建班级生活新样态?

要引发孩子的主动学习,推动其自主性发展时,必须要具备这些条件:材料、成人的支持、操作、选择、儿童的语言、思考。而每一小点下都要形成一个系统的支持,在这种系统的支持下,才能真正的把区域活动做好。

区域活动看似很热闹,实则在“瞎玩”?区域活动这样做,老师不再“忙而无用”!-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生活的喜悦,就是培养凡事求好,凡事知足的态度,享受清淡的欢愉,这是一种好品质的生活方式。生活品质是一种求好的精神,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寻求最好的风格和方式。凡事喜悦,是能体味清淡、细微、日常的快乐和幸福,是对人对事物都有一种珍惜之心和喜悦之情。真正的生活,是喜悦而自在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生活。

——《凡事喜悦 自在生活》

区域活动看似很热闹,实则在“瞎玩”?区域活动这样做,老师不再“忙而无用”!-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基于这句话,我凝练出了“生活自喜悦”这五个字。这五个字是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性发展和教师支持系统相互作用的产物,强调了幼儿生活独特价值的行动理念。它有以下三大特点:

? 生活:这两个字是希望大家能够从全课程的视角下融合一日生活,变革生活方式,提升幼儿的生活品质,支持幼儿自我依靠、自我控制和自我主张的能力。

? 喜悦:喜悦其实更多就是老师和孩子在一起的感受,老师通过变革学习方式营造了一种自主性学习空间之后,还需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师幼在这种尊重平等的对话中共生共长,感受生活的喜悦之情。

? 自主:有了游戏化的践行和生活化的变革后,紧接着就是自主性的回归,而这也是最关键的一点。

“生活自喜悦”法则倡导把区域活动融合在一日生活中,在时间上自主,既有相对固定的整段活动时间,也有灵活机动的零散时间;在空间上自由,是指孩子可以合理选择室内的任何空间进行游戏创意的表达、探索学习的深入。

而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逐渐解码出了幸福生长的密码。重构班级生活新样态,从时空的变革到关系的重塑,再到课程重构,我们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寻找到了一条路径。

这个路径就是从寻变开始,任何改革大家都不要光停留在方案上,一定要先去做。也就是在改革的过程中,老师首先要有不破不立的心;其次就是慢想,去重构班级生活新样态;最后就是深耕,通过真教研来助推师幼彼此滋养幸福生长。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就像景萍老师说的那样,任何改变不要停留在方案上,一定要先去做。想要突破区域活动的现状,老师就必须“变”,也许这个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只要老师去行动,在行动改革中不断去反思改进,就能逐渐构建班级生活新样态,让孩子真正在区域活动中获得发展,让老师在区域活动中收获职业幸福感。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区域活动看似很热闹,实则在“瞎玩”?区域活动这样做,老师不再“忙而无用”!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