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在小班上学期感知了多种形状的属性特征以后,开始能意识到简单图形(长方形、三角形等)改变方位后还是同一种图形。下学期幼儿在拼搭图形的游戏中,通过组合、旋转和比较图形,初步感知图形之间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活动准备
●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图形卡片及底板(电子图稿)。
● 游戏棒若干(如每位幼儿8根)。
●《数学》第18-19页;Flash。
以上资源可在课程网站“波比在线”
www.littlebobby.com.cn下载。
活动流程
活动详解
环节一:图形大集合
● 教师出示若干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卡片。
教师:这些图形朋友叫什么名字?它们是什么样的?
小结:这些图形中有圆形、正方形、长方形,还有三角形。圆形是圆滚滚的;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有四个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长方形的两条相对的边是一样长的;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这些图形的大小都不一样。
熟悉图形
提示
在幼儿说图形的名称时,教师应该鼓励幼儿简单地说一说不同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师在解释图形时,边说边用手去触摸图形,帮助幼儿将图形特征与实物建立关联。例如:可让手拿圆形的幼儿摸一下圆形的边缘,感知圆形是没有角的;也可让拿三角形的幼儿感知尖尖的角。
环节二:图形拼一拼
● 教师出示小棒,并请幼儿分组或独自用游戏棒拼图形。
介绍游戏规则
● 教师:你拼的是什么图形?几条边?几个角?
小结:有的小朋友用了三根游戏棒,拼成了三条边、三个角的三角形;有的小朋友用了四根游戏棒拼成了四条边、四个角的正方形;有的小朋友用六根游戏棒拼成了长方形,也是四条边、四个角,但是长方形有一对边比较长。
幼儿操作及分享
提示
在幼儿开始拼图形的时候,鼓励幼儿按数取物,先数好有几条边,再进行拼搭,可以把选定的图形放在一旁,进行比对。对于选择拼搭长方形的幼儿,除了引导使其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外,若有幼儿拼出了又细又长或又宽又扁的长方形,教师可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展示其拼出的长方形,帮助其他幼儿开拓思维——长方形有多种不同的形式。
环节三:图形对对碰
● 教师出示底板以及可供幼儿拼搭的图形卡。
教师:请你找找,这里应该嵌入哪个图形?把你找到的图形卡嵌进去试一试,看看合适吗?
小结:刚刚大家选了不同形状的底板,有的小朋友第一次选的图形虽然和底板上的一样,但是太大了,有的又太小了。小朋友们在嵌的时候可以先比对一下大小,再选择一块大小一致的图形嵌进去。
导入
提示
可多提供几份底板,体现操作的难易差异。
● 幼儿人手一块底板,进行拼搭。
幼儿操作
提示
图形卡的总数需多于拼搭所需数量,以便幼儿拥有挑选、比对的机会。可以提供多种形状的底板,如钝角三角形底板、细细长长的长方形底板等,帮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三角形、长方形。
● 游戏后分享。
教师:你选择了什么形状的底板?你用了哪两块图形拼出了这个大的图形?
小结:小朋友们都用两块小的图形拼出了一个大的图形,有的小朋友选择的底板是一个大的正方形,他用了两个小的长方形组合嵌入;有的底板上是一个大的三角形,小朋友用了两个小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大的三角形;有的小朋友用两个小的正方形,拼成了一个大的长方形。
集体分享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幼儿操作结果
提示
在第一次完成嵌板时,引导幼儿在感受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区分图形的大小。第二次完成时,明确规则,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图形的组合,用两个小的图形拼成一个大的图形。在活动分享时,教师要将参与游戏的所有幼儿的作品呈现出来,进行分享和共同验证、纠错。也可请幼儿当场演示,在幼幼互动中,帮助其他幼儿理解。
● 幼儿可在活动区中完成《数学》第18-19页“拼拼乐”。
● 活动前可在活动区投放嵌板一份(详见实物操作材料清单),供幼儿自主拼搭,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在活动区中继续投放、补充不同形状的底板及图形卡,让幼儿在游戏中继续发现图形之间的转换。
【波比小课堂】幼儿操作材料演示视频4
【波比小课堂】大班(下)《纸牌乐》活动解析
【波比小课堂】中班(下)《老狼老狼几点了》活动解析
【波比小课堂】小班(下)《挂彩条》活动解析
【波比小课堂】大班(下)《北京时间》活动解析
【波比小课堂】小班(下)《小兔拔萝卜》活动解析
【波比小课堂】幼儿操作材料演示视频2
【波比小课堂】大班(下)《毕业餐会》活动解析
【波比小课堂】中班(下)《花匠种花》活动解析
【波比小课堂】小班(下)《开车去郊游》活动解析
【波比小课堂】幼儿操作材料演示视频(下册)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吧
你的一个“分享”
让我们之间的距离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