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豆”玩
项目化课程故事
一
项目背景
幼儿园里经常会有红豆饭、绿豆粥、豆沙包、炒豆芽等有关豆子的饭菜,孩子们经常会问“这是什么豆?”“豆子是怎么长出来的?”各种各样有关豆子的问题由此产生……
《指南》中明确指出:“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我们就抓住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对新事物愿意尝试探索的欲望,再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抓住季节时机,进行了本次班本项目化课程的活动,开展一场关于“豆子”的探索之旅。
二
项目目标
2.热爱自然,乐于靠近自然,感受大自然带来的美好体验。
3.参与种植活动,在活动中有探索的兴趣,知道豆子的生长过程,尝试在不同的环境里种植豆子,初步了解种植豆子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关系。
4.体验了解劳动人民的辛劳,培养爱劳动的情感和积极勇敢、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的品质。通过劳动了解豆子的来之不易以及营养价值,改善挑食的习惯。
5.能够运用多种方式“玩豆豆”,体验与同伴协作游戏的乐趣。
三
项目思维导图
四
项目实施
项目阶段一
寻豆记
1. 我知道的豆子
教师问题驱动:你认识哪些豆子?
为了让孩子们对豆子有初步认识,我们收集了各种各样的豆子,有圆圆的绿豆、胖乎乎的红豆、扁扁的黑豆…..孩子们围在一起,眼睛瞪得大大的,仔细观察着这些豆子。
……
通过谈话,我们发现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豆子的种类、颜色、形状以及豆子相关的美食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一些不常见的豆子仍缺乏认知,于是为了让幼儿更加深入、广泛的了解更多的豆子,鼓励家长和孩子们开展了一次关豆子的调查,并记录调查结果。
2.豆子大调查
教师问题驱动:豆子都有哪些种类?可以做成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幼儿和家长进行了一次豆子大调查,对豆子的名称、颜色、形状以及可以做成哪些食物进行了详细探索。
在亲子调查中,孩子们了解到更多豆子的种类,如:芸豆、鹰角豆、赤小豆 ,豆子生长发芽需要阳光、空气、水分等等,豆子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美食,为我们课程的后续开展奠定了基础。
3.寻找豆子
幼儿和家长利用周末时间走进超市、菜市场寻找豆子的踪迹,他们把收集到的豆子带到幼儿园跟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小惊喜。
4. 豆之疑惑
幼儿问题驱动:豆子身上的“线”是什么?
通过认真观察,幼儿发现不论什么豆子身上都有一条白色的线,那么豆子身上的线是什么呢?孩子们开始了小小的讨论。
肚子身上的白线到底是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 ,老师和幼儿一同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了解到“种脐”的秘密,种脐是豆子和外壳相连的地方,相当于小宝宝肚脐眼,在它的旁边有个种孔,种子就是从孔里冒出小芽芽的。
5.教师思考:
在“寻豆记”的阶段课程实施中,我们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倡的:“通过观察和探索来学习的原则”,通过引导幼儿讨论和豆子大调查,我们鼓励幼儿积极地使用多种感官探索豆子,激发他们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这一过程不仅增加了孩子对豆子的认识,也促进了他们在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发展,帮助他们建立与自然和生活的联系。
项目阶段二
种豆记
1. 种植讨论
幼儿问题驱动:豆子是怎么冒出小芽芽的?
结合前期的探索和调查,幼儿对豆子的结构和生长条件有所了解,那么豆子是怎么冒出小豆芽的?豆子在生长过程当中需要哪些条件?孩子们带着这些疑问开始了激烈的讨论:
幼儿1:小豆苗和别的植物一样,一定也喜欢阳光和水。
幼儿2:我们可以把豆子放在窗台上种植,窗台上阳光更多,更温暖。
幼儿3:把豆子埋到泥土里,它就会更快长出小豆苗的。
幼儿4:豆子也能在水里生长。
幼儿5:不行不行,放在水里豆子会烂掉的,会变成粥的。
幼儿6:我看见我奶奶把绿豆放进水里,几天就变成了绿豆芽。
通过讨论,孩子们对于豆子可以长在泥土里还是长在水里,意见产生了分歧。
2. 投票种植
追随着幼儿讨论的矛盾点:“豆子到底能不能长在水里”,我们开展了一次种植方式的投票。通过投票决定,最终以水培豆子的方式进行种植,那么不同豆子的豆芽、豆苗、叶片…..一样吗?带着这些疑问,开始了不同豆子的种植实验。
3. 水培豆豆
根据幼儿意愿我们选取了红豆、黑豆、黄豆、蚕豆、绿豆、豌豆6种豆子进行水培种植。通过观看水培豆子视频教学、阅读绘本以及结合幼儿已有经验,为种豆行动奠定基础。
(1)水培需要准备什么?
豆 子
水培容器
干净的水
湿 巾
(2)筛选豆子
幼儿精挑细选,将发黑、发皱、虫子蛀掉的豆子全部挑出来,选出最佳、颗粒饱满的种子进行水培。
(3)浸泡豆子
孩子们将硬邦邦的豆子放进容器里进行浸泡,第二天一早,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去看泡在水里的豆子有没有长大,观察浸泡后豆子的变化。经过一天一夜的浸泡,豆子都变得胖胖的圆圆的,大部分的豆皮已经裂开冒出小小的小芽头。
(4)给豆子盖上“被子”,等待发芽。
孩子们将豆子平铺在水培容器内,盖上一层“湿巾被子”,容器里倒上与豆子齐平的水,放在了阳光充足的窗台上,一切准备就绪,盼望着豆子们快点发芽!
4. 豆豆成长日记
(1)枯萎的豆芽
第一天:每颗豆子圆滚滚的,豆子们都发出了小小的嫩芽。
第二天:豆芽大小几乎没变。
第三天:豆子皮变得皱巴巴的,不再饱满,发出的小豆芽也萎缩掉了。
孩子们看到第三天的豆子即错愕,又疑惑!昨天还好好的豆芽怎么突然枯萎啦,孩子们疑惑之余,我立刻组织孩子们开始了豆芽为什么枯萎的讨论:
幼儿问题驱动:豆芽为什么枯萎了?
幼儿1:豆子种子没有选好。
幼儿2:可是也不能所有的种子都没选好呀!
幼儿3:容器里的水不干净。
幼儿4:现在容器里的水在种子的下边,没有碰到种子呀!
幼儿5:应该是窗台阳光太足,太热了,豆子被晒干了。
幼儿6:我也发现啦,湿巾也被晒干了。
幼儿7:晒干的湿巾把豆子里的水给吸走了。
教师:怎么解决呢?
幼儿8:每天换湿巾。
幼儿9:每天把湿巾淋上水,保持湿巾一直湿湿的。
根据孩子们的讨论结果,我们决定马上整改,重新水培豆子。
(2)豆子长大啦
吸取第一次水培豆子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孩子们这一次个个信心十足,准备第二次水培豆子,每天给豆子换“湿巾被”,或者在“湿巾被”上淋上水。经过孩子们几天的悉心照料,孩子们惊奇地发现豆子的芽越长越高、越长越快。豆芽的根须在水下越长越长。孩子们观察每一种豆子的秧苗形态和叶片的形状。并进行记录,感受豆豆的生命力。
豆子生长观察日记
5. 教师思考:
当幼儿在第一次的失败探索后,我学会适时引导,给予幼儿思考机会,激发幼儿探索欲望。教师看似“退位”的过程中,幼儿拥有了独立思考,并将自己的想法进行实践和验证的探究机会,幼儿在自主探索中,种植经验逐渐积累,孩子的成长也自然发生。
项目阶段三
品豆记
1. 豆豆的营养价值
教师问题驱动:吃豆子会让人长胖吗?为什么?豆子里的营养成分对我们身体有哪些好处?
通过观看豆子营养价值的科普视频,以及根据生活经验积累,让幼儿了解各种豆子的营养价值。
2. 关于豆豆的美食
通过前期的课程活动探索,幼儿对豆子的营养价值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生活中的豆制品也越来越关注。幼儿纷纷说着自己喜欢或者吃过的豆制品,豆浆、豆皮、绿豆糕、豆腐乳等等。兴奋的向大家介绍自己吃过不同豆制品的味道。
3. 炒豆芽
幼儿问题驱动:我们生出的豆芽可以做成美食吗?
前期水培的绿豆芽越长越长,孩子们惊呼这不是我们吃的豆芽吗?豆芽可以怎么吃?带着孩子们的疑问,我们准备将我们亲手生的豆芽做成“炒豆芽”。于是孩子们品尝到了从水培种植到餐桌,孩子们自己动手,亲身体验,做出的一顿独一无二的纯天然醋溜豆芽。
4.教师思考
在“品豆记”的课程实施中,我们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倡的通过多元化的活动,促进幼儿感官和认知发展的教育理念。通过引导幼儿了解豆子的营养价值、生活中豆制品有哪些,再到品尝自己亲手生出的绿豆芽,不仅让幼儿感知了食物从种植、制作,再到食用的过程。培养了幼儿健康饮食习惯和对食物的欣赏能力。这一过程让幼儿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学到了食物营养价值和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促进幼儿在健康领域的全面发展。
项目阶段四
玩豆记
颜色种类不一样的豆子让幼儿联想到了排序游戏,他们跃然于纸上,形成了一道整齐的豆豆队伍,孩子们自己创造新的排列规律,并体验其中的排列特点。
学唱歌曲,理解歌曲内容,用身体各个部位表现豆子圆圆的形态,并能够模仿小蚂蚁搬豆的动作。
中班幼儿使用筷子的技巧并不熟练,为此开展了夹豆子比赛,通过夹豆子比赛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提高幼儿的专注力和手指力量。
4.手工《豆豆粘贴画》
不同颜色、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豆子对幼儿来说有着多种感官刺激,是幼儿进行艺术创作的有效契机,通过豆子黏贴画,感知 豆类化的特殊装饰风格。
5.语言
阅读有关豆子的绘本,如《豆芽从哪里来》、《小豆子奇遇记》、《五颗小豌豆》等,加深对豆子的了解,巩固对豆子的认知。
五
项目总结
大自然是最富有魅力的老师,原来小小的豆子也可以带来无穷的乐趣。孩子们在观察豆子、了解豆子、陪伴豆芽成长的过程中,细心照料,用心观察,体验着种植的乐趣和坚持做好一件事的幸福感。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孩子经历了观察-猜想-预测-探索–实践-体验-思辨–总结等一系列探究过程,孩子们自主探究中,拥有了独立思考、并将想法进行实践和验证的探究机会,学习与成长也自然发生!幼儿通过观察豆子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命循环,提高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每天照顾小豆芽培养耐心和责任感;遇到豆芽生长问题时,尝试寻找解决方案和办法,提高了问题解决的能力。
同时,记录是孩子们把探究过程及其结果转化为图像符号的过程。为了能够帮助孩子们在探究活动中提升科学探索的能力,积累多方面的科学经验,本次课程从观察和认识各种各样的豆豆开始,到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重点引导和培养孩子们通过表征记录的方式提高孩子的探究能力。老师作为引导者通过和孩子们合作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探索豆豆,让他们感知豆豆,从而了解豆豆。还学会了用合作的方法去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感受到团结的力量。
六
项目结语
一颗小小的豆子,承载了孩子们的好奇、期待和成长。在这个项目化课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种植知识,更体验到了生命的神奇和劳动的快乐。
“老师,明年我们还要种豆子!”孩子们的声音里满是期待。而这,就是最好的教育故事。
(2025第54期)
END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佳木斯市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