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师教研
[选最优之路 育至善之人]
正文
然而,在幼儿园的实际操作中,目标的确定常存在诸多问题,如:
目标片面 (重知识的目标而忽略了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目标)、低层次目标设置不够具体、下位目标与上为目标相脱节等。
事实上,对于课程目标来说,它最终发生的功效是:直接影响幼儿园是怎样开展活动的、幼儿园教师对幼儿进行了怎样的教育与引导、孩子在一定目标的教育引导下获得了哪些方面的发展。
也可以这样说: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直接涉及孩子的成长及一生的发展的问题。
为此笔者认为:在课程设计中,设计者一定要遵循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原则,科学而有效制定出幼儿园课程的不同层次的目标。
笔者根据课程论的相关理论,在深入分析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目标要求及幼儿园规程要求的基础上,并结合不同层次课程目标的性质与特点,以及针对幼儿园在制定目标时常出现的问题,对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原则作较为细致的分析与阐述。
一、全面性与整体性
的原则
幼儿园的教育任务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和谐发展。
全面发展的教育,首先就应体现在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上。所以在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时首先应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全面性或整体性这一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设计者在制订课程目标时,一定要做到课程目标的涵盖面尽量周全,应指向幼儿的全面发展。
这里全面发展的含义:
一是指:
幼儿园课程目标应包括体、智、德、美各个方面的发展目标;
另一方面是指:
德、智、体、美的每一方面都要尽量涉及情感态度、认知、动作技能等方面的培养、形成与发展,甚至具体到某些教育活动课程领域还要考虑到每一领域的各个涵盖面。这也意味着最终制定出的课程目标具有全面性与整体性的特点。
例如,在制定幼儿园课程总目标中,我国明确地从体、智、德、美几个方面提出了对幼儿全面发展的规格要求。
又如,从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
一方面:
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从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与态度、形成一定的科学经验及探索与表达的方法、技能与能力等多方面提出科学教育目标的;
另一方面:
考虑到过去幼儿园进行的数学教育活动课程已纳入到科学教育领域中,而数学又是科学教育中最为基础而重要的课程内容。
二、连续性与一致性
的原则
幼儿园课程总目标的实现要靠各个层次目标的层层落实最终才能得以实现,所以在制定课程目标时,应遵循课程目标制定的连续性与一致性的原则。
?
所谓目标的连续性与一致性是指:
第一,各年龄阶段的目标要相互衔接,体现心理发展的渐进性与连续性;
第二,下层目标与上层目标之间,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之间要协调一致,每层目标都应该是上一层目标的具体化,这样以保证通过每一层、每个阶段及每一个具体教育活动目标的实现从而最终实现总的大目标或长远宏观的目标。
例如,在制定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时,我们既要考虑到健康领域总目标的整体要求,又要考虑到小、中、大班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的渐进性特点,从而制定出的不同年龄阶段的目标既要体现出不同层次目标之间的相互协调一致性,又要体现出各年龄阶段目标要求之间的渐进性与连续性。
三、可行性与可接受性
的原则
我们教育者所从事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现实生活当中的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而进行的。而每一个孩子又生活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环境下,每一个孩子又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因此,我们在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现实的多方面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来制定幼儿园的课程目标,从而使我们制定出的目标具有可行性与可接受性。
?
所谓可行性与可接受性的原则的内涵应是:
笔者认为首先,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应考虑到本国或本地区、本幼儿园、本班幼儿的实际,所制定的目标应该是通过各方面教育者的努力最终指导与引导幼儿能够达到的目标,这样保证目标的实现具有可行性;
其次,目标的制定更要考虑到幼儿的可接受能力,其中高层次课程目标的制定,要以我国3-6岁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为依据,而对于低层次或单元与具体活动目标的制定,设计者应根据所在幼儿园的幼儿或自己所带班级的幼儿实际发展水平出发来考虑目标的确定,这样一来,使课程目标具有可接受性,即:目标锁定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
例如,在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第三部分 (组织与实施) 中的第三条明确提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
四、社会性与时代性
的原则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教育都必然要反映出那个社会、那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变化对教育的要求、对人才规格的要求。
基于教育的这样一个特点,我们在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时,就应该和必须要考虑到我们这个社会和我们这个时代以及未来社会和未来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人才的需求。
?
很多人认为:
例如,在社会领域目标中提出: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在艺术这一领域的要求也提出: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
所谓社会性与时代性的原则就是:
要求课程设计者在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时,要关注社会的发展,预测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并在目标的确定中充分反映社会与时代对人才素质培养的一般要求。
五、缺失优先与长善救失
的原则
幼儿园课程的总目标与课程各领域目标为幼儿园具体教育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课程总目标与课程各领域目标是幼儿园教育的理想目标,理想目标的实现:
一方面:
需要设计者通过设计越来越具体的下级目标加以落实;
另一方面:
在设计下级层次的目标中,特别是在确立单元课程目标和具体活动目标中,设计者还要考虑现实生活中幼儿个体发展状况与理想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尤其每个幼儿园在设计单元目标与具体活动目标时,要善于分析本幼儿园及本班幼儿在各方面素质发展上的优势方面与相对发展薄弱的方面,对那些发展相对落后的方面给予高度重视,考虑在教育活动中进行补偿性的教育。
例如,在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第三部分 (组织与实施) 中的第四条明确提出:
教育活动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本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
这一特别提示可以说明:我国在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时,已考虑到不同幼儿园、不同班级幼儿在各方面发展上的实际差异。
?
本文笔者认为:
?
缺失优先与长善救失的原则要求:
课程目标的设计者要善于分析现儿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对照总目标要求,找出现儿发展与理想目标发展的差距,从而有针对性的在教育中,一方面使幼儿已有优势得到不断提高与发展,另一方面更要对于发展不足之处给予优先补偿性教育。
六、辩证统一性
的原则
在权衡过程中有时会遇到矛盾与冲突的问题,比如:应该更多从社会角度考虑目标的制定还是要多从幼儿的角度来考虑目标的制定?侧重社会要求还是优先考虑幼儿的发展?
比如,社会要求每个公民要有社会责任感,幼儿虽然不具有承担社会重大责任的能力,但我们提出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这一目标要求,这是幼儿在教育影响下完全可以达到的目标。
比如,在活动中,我们既要求幼儿独立,又要求幼儿交流、合作与互助;既要求谦让,也要幼儿知道维护自己的权利等,这些充满辩证性的目标要求既是社会的要求,又是幼儿发展所需,同时也是科学社会等知识教育领域活动中要求幼儿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