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有书(ID:youshucc) 文 | 有书桃花月球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唐)
《岁月神偷》里说:“在变幻的生命中,岁月,原来是最大的神偷。”
不知不觉,秋天已经过去大半,又到了九月九日重阳节。
“人间百善孝先行,九九重阳敬老情。”
重阳节是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法定的“老人节”。
《易经》用阴阳,表示万物。九九重阳之时,“日月并阳,两九相重”,阳数达到了最大,自然而然的“九九归一,终成正果”。
世界循环往复,到了重阳节这里,预示着一个圆满,又呈现一个转折。
人们登高,望远,辞青,怀念,感恩……告别一个结束,开启一个起点。
“重阳节”承载着人们思想的厚重,也承载着情感的厚重。
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曾经有这样一个传说。
说东汉时期,方士费长房有一个徒弟叫桓景。桓景的家乡瘟疫横行,父老乡亲非常苦难。
费长房便让自己的恒景带着两样法宝,茱萸叶子和菊花酒,在九月九日天地之气极阳之时,去为家乡人消灾解祸。
▲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
茱萸辛辣可以抵御寒气邪气,菊花酒滋补养气,清热解毒,可以抑制瘟气。
桓景带着乡亲们爬到最高的山上,身上插上茱萸,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喝着香醇的菊花酒,驱邪避祸。
自此便有了九九重阳节,登高望乡、插戴茱萸、喝菊花酒的传统。
传说终究是传说,其实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是一个随着历史演变形成的节日。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甚至更远的时代。普遍的认为是,重阳流行于汉代,被定为国家的法定节日是在唐代。
而且根据唐史的记载,古人过节,比我们还接地气。
每到这一天,全国放假,发钱发物发福利,有的单位还组织集体登高出游。
到明清,重阳节更成了权贵庶民同欢的日子,连皇帝也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望远,以畅秋志。
古人觉得“无不可及,极既反”,没有什么是圆满的,一旦圆满就会物极必反。
所以他们认为过完重阳就会“水逆”,就组织了这样一个“登山祈福”,“赏菊饮酒”,看风景的茶话会,进行一场“辞青”的行为艺术。
生活就是这样,散散心,放慢节奏,精神好了,回归的时候,工作状态会更好。
高尔基在《发现》里说:“生活的美妙就在于它的丰富多彩,要使生活变得有趣,就要不断地充实它。”
登高望远,三五好友,喝酒赏菊花的重阳,也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按照风俗,这一天人们要佩戴茱萸,头上簪上菊花,喝着菊花酒,作诗、弹琴、听松、寻幽,赏菊,清谈,让重阳一手挽着历史的厚重,一手焕发出时代的青春。
放空了的人生,才可以书写志趣,古往今来的人们用他们的情与思,记录了不同的重阳节。
豪放的人,过的是豪放的重阳节。
他们高唱的是“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在这里的重阳,写满了秋天的壮美,连迎寒而开的菊花,也被认为比春花有更浓烈的香气。
惆怅的人,过的是悲伤的重阳节。
他们的心底是“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这里的重阳漫溢人生的失意,即使菊花簪头,却还是惆怅满腹。
相思的人,过的是失眠的重阳节。
“重阳过后,西风渐紧”,“莫将琼萼等闲分,留赠意中人”。
这里的重阳都是佳人的回眸一笑的情深,于是看到菊花明艳,也想要采一朵送给心上人。
塞缪尔说:“世界如一面镜子:皱眉视之,它也皱眉看你;笑着对它,它也笑着看你。”
不同的重阳节,彰显着不同的意义。它告诉我们生活是自己认定的。境界不同,感悟不同,结局也不同。
因为心态决定人生的姿势,姿态决定人生的发展。
只有坚定了“人往高处走”的信念,每个人才能成就不同的你我。
正月十五吃元宵,五月端午吃粽子,八月仲秋吃月饼。
中国人的节日,大部分都有它独特的吃食,重阳节也有一种它专属的美食“重阳糕”。
《舌尖上的中国》曾经这样介绍重阳糕,说它有十三道工序,用米粉加上枣泥,豆沙、栗子等多种食材蒸成。
最讲究的有九层,每层颜色不同,点缀图案。
最上面放两只造型“小羊”或者小灯,寓意“九九重阳(羊)”、“步步登高”,以此祭祀神灵,祖先,保佑平安。
“糕”与“高”相同,重阳糕又有百事俱高的祝福寓意。
“重阳糕”软糯香甜,加上有大枣、栗子、山楂等果干等为原料,营养丰富,不但易消化,而且健脾益气,很适合老人小孩吃。
“重阳不吃糕,老来与人告”。
古代的人如果高寿,对一百很是忌讳。等他们到了九十九岁以后,从来不用我们现在的数字计算年龄。
他们以九九为极致,称一百岁为第一个九十九,一百零一岁为第二个九十九,以此类推,暗语“长久”,企盼长寿。
因此“重阳糕”又被当作尊老爱老的一部分存在,有祝福长命百岁的寓意。
“重阳糕”还是馈赠友人的佳品。
《红楼梦》里的袭人,曾经在重阳节,给史湘云送过“桂花糖蒸新栗粉糕”。
唐朝的武则天为了笼络人心,也曾经令宫女广采百花,和米捣碎,蒸制“花糕”,如菊花糕、桂花糕等,赐赏众臣。
美食在重阳里成为交流的媒介,联络了情感,互动了人心。
司汤达说:“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
“久久”重阳,告诉我们两种意义。
一种是“但有少年心,此生难再老”。
真正的老去是心的老去,真正的年轻也是心的年轻。所以即使老去也要有年轻的心态,活出更丰富的生活。
一种是尊老、敬老、爱老,让老人老有所依。
所以,即使我们忙着打拼,想为父母提供更好的生活,也要常回家看看。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父母在,我们的人生尚有归途。
互动的爱是长久的,长久的爱是行动的。有爱生活才甜,有爱生活才有幸福。
祝愿天下的老人福寿安康,幸福永恒!
这7种家庭,最容易培养出优秀孩子,跟有钱没钱无关!

对孩子而言,家庭是其最好的港湾,父母是其最好的引路人。
一个孩子,能否赢在起跑线上、能否充分开发自身的天赋,将来变得有出息,家庭环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身为父母,最大的期望,就是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那么,如何培养出优秀、有出息的龙和凤呢?可能很多家长都会说:
那当然是让孩子好好学习,考入重点中学、入读实验班,接受最优质的教育啊!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最好的教育,实际上是来自父母的家庭教育。
孩子能够努力学习,成绩优异,最根本在于父母对孩子言传身教的教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教育方式和处世方式,都会对孩子的性格、心理和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且会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呢?
这七类家庭,已经预定了未来成功孩子的名额,与有钱没钱无关!
一起来看看吧。


父母有品质的家庭
著名作家、教育家斯宾塞说:
“我们终其一生,也许不会积累太多的财产,也没有什么名望。
但每一个父母都通过生活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品行。把这些给孩子吧,他们会用新的生命去放大,发出光芒。”
是的,世界本就不公平,给与孩子的条件,也会不一而足。
但有一样东西,是每个父母都可以给的,那就是人品。
而这世间所有的关系,无论始于什么,最终都会落在人品上。
父母的人品不同,带给孩子的,可能是迥然不同的人生。
一位网友,分享了关于父母的故事:
爸妈不是什么厉害人物,只是卖牛肉的小贩,但我家的牛肉总比别人家贵一块。
小时候,我对这个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原来,菜市场里其他几个商贩都在牛肉里注水,一斤肉二两水,虽然便宜了一块,但能多挣不少。
我不解的问父亲,为什么咱们不注水。
父亲摸着我的头说,做人要厚道,不能昧良心。
再说了,谁也不傻,你昧了良心,丧了人品,以后谁还敢找你啊。
后来,我发现菜市场里的商贩来来去去换了好几拨,但自家生意永远是最好的。
父母虽然都是普通人,不能给我优越的条件,但他们的为人和品行,却永远刻在了我的心里。
托尔斯泰曾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如果你的孩子在外惹是生非,别人指责你孩子时,就会说:“这个孩子真没家教!”
而孩子长大后出问题,一定也是父母种下的根源。
孩子的成功与否,与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确息息相关。
真正能让孩子成材的,是与他为人处世有关系的人品……
人品的树立来自于榜样的力量,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是不能逃避的。

父母恩爱的家庭
“父母恩爱的体验,就是我今生不可能有的体验,希望我的孩子将来可以来回答这个问题”。
没有一种恩爱的规格,高过父母的恩爱,没有一种幸福的温度,超越家庭的和睦。
父亲能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就是爱他的母亲,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彼此恩爱!
很多家庭有了孩子后,孩子就成了家庭的中心,相对于孩子来说,另一半总是被相对冷落的一方。
实际上,家庭最好的状态是,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并且随时随地表现出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幸福。
霍思燕和杜江,是娱乐圈恩爱夫妻的典范。

杜江进门时,总是先抱抱妻子,然后才去抱儿子嗯哼。夫妻两人毫无避讳的在嗯哼面前拥抱,展现他们的恩爱。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嗯哼,会把妈妈当小公主宠着、会想着给宠物医生带糖、会主动关心别人,他不缺爱,所以也不吝啬爱。
在家庭生活中,孩子最希望的,就是父母恩爱。
因为,父母吵架,孩子会左右为难;孩子承受不了来自父母的一次又一次争吵;爱打架争吵家庭的孩子,会变得敏感脆弱,毫无幸福可言。
著名家庭排列系统的创始人海灵格提出,幸福家庭关系是这样的:
夫妻俩亲密并肩站立;孩子站在父母的前面中间位置,形成稳定的等腰三角形关系。夫妻是人生伴侣,是共命运者。
所有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
当你以夫妻关系为第一位时,孩子就自然不会以自我为中心。
家庭和睦,才是给孩子的美好快乐家庭。父母恩爱、不吵架,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所以,爱你的孩子,从爱你的伴侣开始。


懂得尊重的家庭
尊重孩子的前提,是信任。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无数种可能,而人生的选择权,属于自己。
父母该做的,就是相信孩子能够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父母在孩子的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提供意见、善提意见的角色,应该是孩子的引路人、启发导师,而不是决策者。
冰心说过:“要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和选择。”
健康成长中的孩子,除了有爱,更应该有尊重。这种尊重,不是溺爱般地让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也不是家长式地说了不能做就是不能做。
让孩子在选择中成长、学会承担后果,而不是规划好他们的人生计划,逼着他们去执行。
家长不仅要尊重孩子,更要在为人处世上尊重他人,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长大,能够学会自尊,更学会尊重他人。

学习型的家庭
莫言曾在微博中说:
“我崇拜反叛父母的孩子,因为我认为敢于最早举起‘反叛大旗’的孩子,必定是治世英雄的雏鸟,父母仅仅会爱并不及格,
因为母鸡也会爱,何况最真挚的爱的另一面往往是最苛虐的酷政。
父母必须接受训练,具有相当的质量才行。”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
而学习,则是提升自己的有效途径。
曾被评为首届中国书香之家、首都最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的李岩一家,是因学习而改变人生轨迹的典范。
毕业于山西矿业学院的李岩做过采煤工程师,后来辞职到北京,先后从事过IT、传媒等职业,后来辞职创办了“第二书房”。
这一切,跟这个家庭的一个特质分不开。
李岩全家都是“极度爱书之人”,无论去哪里,随身都会带一本书,女儿从小耳濡目染,也养成了随身带书、随时阅读的习惯,成为了北大才女,并出版了自己的著作。
而他的太太刘称莲,在陪伴女儿成长的过程中,也自学成才,成了知名的家庭教育专家。
“我的人生,我的家庭,都因为读书而改变,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李岩如是说道。
董卿说:“要想你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就去做什么样的人。”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要想孩子爱学习,父母首先要营造一个有学习氛围的家庭。
在闲暇时间,父母能够放下手机,关上电脑电视,拿起书本,拿起报纸,多阅读,或者学习一门技能。
从李岩的家庭来看,正是因为家长的自我提升,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女儿阅读习惯的养成。
在这样充满学习氛围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学习就会成为孩子的习惯,而不是一种被强制性执行的一种负担。


懂得情绪管理的家庭
调查显示,90%的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产生焦虑情绪:
怎么样才可以和孩子更好地沟通?
太忙没时间陪孩子怎么办?
孩子考试成绩下滑了怎么办……
为何产生焦虑?很多家长无法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长期处于焦虑中的家长,往往敏感易怒,经常对孩子发脾气。
而长期处于家长负面情绪下的孩子,一方面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变得暴戾,乱发脾气;另一方面会因缺少父母理解而导致亲子关系疏远。
更严重的是,父母无法控制情绪,很有可能会毁了孩子。
由于疏忽,一个新手妈妈让五个月大的孩子不慎从床上摔落。
本就自责的她,不但得不到丈夫的安慰和体谅,反而被丈夫指责“不上班,在家连孩子都看不好”。
一气之下,她选择带着孩子一起跳楼!
如果家长,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孩子成长在一个正面积极环境中,那么,这个孩子一定是一个会管理情绪的人,人际关系也不会差。
当孩子面对问题时,他会理智思考,而不是感情用事。
请相信,如果你给孩子带来的是忧郁和悲观,那么他们也会报之于忧郁和悲观;如果你为孩子献上欢乐与喜悦,他们也会报之以欢乐、喜悦。


好好说话的家庭
有人说:“教育好不好,看父母的说话方式,就知道。”
的确,俗话说:“字如其人”。同样,父母说话的方式,也可以体现父母的态度和性格。
父母嗓门太大,动不动就骂人,不仅影响夫妻关系,还会吓到孩子;
而好好说话的家长,则能和睦相处,让孩子活在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中。
家人间相处,要懂分寸、有礼貌。
温和的语言,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对待孩子,更要言语温和、友好有礼貌。
某学者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好:
他是一个十分注意引导孩子的父亲,同时又十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意愿。
他对每个孩子的未来,都有周到的考虑和安排,却不强求他们一定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办。
家庭是放松与休息的场所,不要把在社会中的委屈和不满发泄到家人身上,给家人摆脸色。与家人相处,说话要让人舒心,凡事别只会讽刺挖苦。
而懂得好好说话的家庭,往往生活得特别幸福,夫妻同心,孩子才能在最友善的环境里成长。


有规矩的家庭
无规矩不成方圆。
我们都说,教育孩子,管的太多、太少,都不好!
因为,父母对孩子放纵的爱,会让孩子失去底线;而给孩子太过严格的爱,则会让孩子失去自我。
那怎么办呢?给孩子定规矩。
“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叫做规矩,不活泼叫做呆板。”
立家规,首先是责任使然,家长有这个意识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孩子有这个意识让家庭因为好习惯而变得更好。
家规不单单是针对孩子,而是针对家庭的每个成员,父母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做出榜样,从小立好的家规。
对孩子来说,这些规矩就会成为习惯,而不是束缚。
孩子是复印件,父母是原件,家庭是复印机。
父母的一举一动,会深深地烙印在孩子的心底;家庭的环境,会最终反映在孩子未来漫长的人生路中。
培育优秀的孩子,光从孩子身上下功夫是不够的。
父母改变观念,做孩子的榜样,乐于同孩子一起成长,给孩子提供好的家庭环境,才是培养优秀孩子的灵丹妙药
身为父母,最大的期望,就是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那么,如何培养出优秀、有出息的龙和凤呢?可能很多家长都会说:
那当然是让孩子好好学习,考入重点中学、入读实验班,接受最优质的教育啊!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最好的教育,实际上是来自父母的家庭教育。
孩子能够努力学习,成绩优异,最根本在于父母对孩子言传身教的教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教育方式和处世方式,都会对孩子的性格、心理和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且会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呢?
这七类家庭,已经预定了未来成功孩子的名额,与有钱没钱无关!
一起来看看吧。
父母有品质的家庭
著名作家、教育家斯宾塞说:
“我们终其一生,也许不会积累太多的财产,也没有什么名望。
但每一个父母都通过生活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品行。把这些给孩子吧,他们会用新的生命去放大,发出光芒。”
是的,世界本就不公平,给与孩子的条件,也会不一而足。
但有一样东西,是每个父母都可以给的,那就是人品。
而这世间所有的关系,无论始于什么,最终都会落在人品上。
父母的人品不同,带给孩子的,可能是迥然不同的人生。
一位网友,分享了关于父母的故事:
爸妈不是什么厉害人物,只是卖牛肉的小贩,但我家的牛肉总比别人家贵一块。
小时候,我对这个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原来,菜市场里其他几个商贩都在牛肉里注水,一斤肉二两水,虽然便宜了一块,但能多挣不少。
我不解的问父亲,为什么咱们不注水。
父亲摸着我的头说,做人要厚道,不能昧良心。
再说了,谁也不傻,你昧了良心,丧了人品,以后谁还敢找你啊。
后来,我发现菜市场里的商贩来来去去换了好几拨,但自家生意永远是最好的。
父母虽然都是普通人,不能给我优越的条件,但他们的为人和品行,却永远刻在了我的心里。
托尔斯泰曾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如果你的孩子在外惹是生非,别人指责你孩子时,就会说:“这个孩子真没家教!”
而孩子长大后出问题,一定也是父母种下的根源。
孩子的成功与否,与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确息息相关。
真正能让孩子成材的,是与他为人处世有关系的人品……
人品的树立来自于榜样的力量,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是不能逃避的。
父母恩爱的家庭
“父母恩爱的体验,就是我今生不可能有的体验,希望我的孩子将来可以来回答这个问题”。
没有一种恩爱的规格,高过父母的恩爱,没有一种幸福的温度,超越家庭的和睦。
父亲能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就是爱他的母亲,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彼此恩爱!
很多家庭有了孩子后,孩子就成了家庭的中心,相对于孩子来说,另一半总是被相对冷落的一方。
实际上,家庭最好的状态是,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并且随时随地表现出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幸福。
霍思燕和杜江,是娱乐圈恩爱夫妻的典范。
杜江进门时,总是先抱抱妻子,然后才去抱儿子嗯哼。夫妻两人毫无避讳的在嗯哼面前拥抱,展现他们的恩爱。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嗯哼,会把妈妈当小公主宠着、会想着给宠物医生带糖、会主动关心别人,他不缺爱,所以也不吝啬爱。
在家庭生活中,孩子最希望的,就是父母恩爱。
因为,父母吵架,孩子会左右为难;孩子承受不了来自父母的一次又一次争吵;爱打架争吵家庭的孩子,会变得敏感脆弱,毫无幸福可言。
著名家庭排列系统的创始人海灵格提出,幸福家庭关系是这样的:
夫妻俩亲密并肩站立;孩子站在父母的前面中间位置,形成稳定的等腰三角形关系。夫妻是人生伴侣,是共命运者。
所有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
当你以夫妻关系为第一位时,孩子就自然不会以自我为中心。
家庭和睦,才是给孩子的美好快乐家庭。父母恩爱、不吵架,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所以,爱你的孩子,从爱你的伴侣开始。
懂得尊重的家庭
尊重孩子的前提,是信任。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无数种可能,而人生的选择权,属于自己。
父母该做的,就是相信孩子能够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父母在孩子的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提供意见、善提意见的角色,应该是孩子的引路人、启发导师,而不是决策者。
冰心说过:“要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和选择。”
健康成长中的孩子,除了有爱,更应该有尊重。这种尊重,不是溺爱般地让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也不是家长式地说了不能做就是不能做。
让孩子在选择中成长、学会承担后果,而不是规划好他们的人生计划,逼着他们去执行。
家长不仅要尊重孩子,更要在为人处世上尊重他人,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长大,能够学会自尊,更学会尊重他人。
学习型的家庭
莫言曾在微博中说:
“我崇拜反叛父母的孩子,因为我认为敢于最早举起‘反叛大旗’的孩子,必定是治世英雄的雏鸟,父母仅仅会爱并不及格,
因为母鸡也会爱,何况最真挚的爱的另一面往往是最苛虐的酷政。
父母必须接受训练,具有相当的质量才行。”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
而学习,则是提升自己的有效途径。
曾被评为首届中国书香之家、首都最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的李岩一家,是因学习而改变人生轨迹的典范。
毕业于山西矿业学院的李岩做过采煤工程师,后来辞职到北京,先后从事过IT、传媒等职业,后来辞职创办了“第二书房”。
这一切,跟这个家庭的一个特质分不开。
李岩全家都是“极度爱书之人”,无论去哪里,随身都会带一本书,女儿从小耳濡目染,也养成了随身带书、随时阅读的习惯,成为了北大才女,并出版了自己的著作。
而他的太太刘称莲,在陪伴女儿成长的过程中,也自学成才,成了知名的家庭教育专家。
“我的人生,我的家庭,都因为读书而改变,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李岩如是说道。
董卿说:“要想你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就去做什么样的人。”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要想孩子爱学习,父母首先要营造一个有学习氛围的家庭。
在闲暇时间,父母能够放下手机,关上电脑电视,拿起书本,拿起报纸,多阅读,或者学习一门技能。
从李岩的家庭来看,正是因为家长的自我提升,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女儿阅读习惯的养成。
在这样充满学习氛围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学习就会成为孩子的习惯,而不是一种被强制性执行的一种负担。
懂得情绪管理的家庭
调查显示,90%的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产生焦虑情绪:
怎么样才可以和孩子更好地沟通?
太忙没时间陪孩子怎么办?
孩子考试成绩下滑了怎么办……
为何产生焦虑?很多家长无法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长期处于焦虑中的家长,往往敏感易怒,经常对孩子发脾气。
而长期处于家长负面情绪下的孩子,一方面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变得暴戾,乱发脾气;另一方面会因缺少父母理解而导致亲子关系疏远。
更严重的是,父母无法控制情绪,很有可能会毁了孩子。
由于疏忽,一个新手妈妈让五个月大的孩子不慎从床上摔落。
本就自责的她,不但得不到丈夫的安慰和体谅,反而被丈夫指责“不上班,在家连孩子都看不好”。
一气之下,她选择带着孩子一起跳楼!
如果家长,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孩子成长在一个正面积极环境中,那么,这个孩子一定是一个会管理情绪的人,人际关系也不会差。
当孩子面对问题时,他会理智思考,而不是感情用事。
请相信,如果你给孩子带来的是忧郁和悲观,那么他们也会报之于忧郁和悲观;如果你为孩子献上欢乐与喜悦,他们也会报之以欢乐、喜悦。
好好说话的家庭
有人说:“教育好不好,看父母的说话方式,就知道。”
的确,俗话说:“字如其人”。同样,父母说话的方式,也可以体现父母的态度和性格。
父母嗓门太大,动不动就骂人,不仅影响夫妻关系,还会吓到孩子;
而好好说话的家长,则能和睦相处,让孩子活在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中。
家人间相处,要懂分寸、有礼貌。
温和的语言,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对待孩子,更要言语温和、友好有礼貌。
某学者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好:
他是一个十分注意引导孩子的父亲,同时又十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意愿。
他对每个孩子的未来,都有周到的考虑和安排,却不强求他们一定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办。
家庭是放松与休息的场所,不要把在社会中的委屈和不满发泄到家人身上,给家人摆脸色。与家人相处,说话要让人舒心,凡事别只会讽刺挖苦。
而懂得好好说话的家庭,往往生活得特别幸福,夫妻同心,孩子才能在最友善的环境里成长。
有规矩的家庭
无规矩不成方圆。
我们都说,教育孩子,管的太多、太少,都不好!
因为,父母对孩子放纵的爱,会让孩子失去底线;而给孩子太过严格的爱,则会让孩子失去自我。
那怎么办呢?给孩子定规矩。
“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叫做规矩,不活泼叫做呆板。”
立家规,首先是责任使然,家长有这个意识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孩子有这个意识让家庭因为好习惯而变得更好。
家规不单单是针对孩子,而是针对家庭的每个成员,父母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做出榜样,从小立好的家规。
对孩子来说,这些规矩就会成为习惯,而不是束缚。
孩子是复印件,父母是原件,家庭是复印机。
父母的一举一动,会深深地烙印在孩子的心底;家庭的环境,会最终反映在孩子未来漫长的人生路中。
培育优秀的孩子,光从孩子身上下功夫是不够的。
父母改变观念,做孩子的榜样,乐于同孩子一起成长,给孩子提供好的家庭环境,才是培养优秀孩子的灵丹妙药
高级园长证 高级幼儿教师证 高级蒙台梭利教师证
中级保育员/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
高级舞蹈教师证 高级美术教师证 家庭教育指导师等各类证书报名
报名联系张老师
点击在看送你小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