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幼升小的难度、跨度丝毫不亚于小升初与初升高,某种程度上会更甚。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曾说:“小学生学会‘1+1=2’的意义远大于大学生学会微积分。”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处理得不好,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学前微主编,与10000+园长共成长
01
第一个准备:心理准备
02
第二个准备:习惯准备
03
第三个准备:能力准备
即“培养孩子适应未来学习的基本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取既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体验学习的快乐,又可以增长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这些能力的习得会是受益终身的,其中阅读力和专注力两种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的发展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1.阅读力
如果家长能做到如下五个坚持,一定能培养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
(1)坚持定期带孩子到图书馆看书或到书店买书;
(2)坚持每晚半小时亲子共读;
(3)坚持读书,给孩子做好示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4)坚持为孩子寻找阅读伙伴并搭建分享平台;
(5)坚持无压力阅读,在阅读的早期,只和孩子“聊”书,绝不“检查”孩子阅读成果。
可以说,帮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是家长在幼小衔接阶段送给孩子最重要的礼物。当然,早期阅读绝不是早期识字,家长们要分清二者区别,切不可急功近利,用识字替代阅读,这样做会严重伤害孩子的阅读兴趣与能力。
2.专注力
关于培养专注力,这里有四个建议:
(1)远离手机。频繁地玩手机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危害,手机辐射会破坏孩子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引发记忆力衰退、头痛、睡眠不好等一系列问题。
(2)关掉电视。看电视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行为,会阻碍孩子认识真实的世界,限制其想象力,经常看电视会延缓大脑发育,且这一影响是不可逆的。
(3)延迟满足。延迟满足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但需要特别注意三条:一、不能将孩子规则以内应得的东西也延迟满足;二、规则以外的,可以满足的,如果不能及时满足则应说明原因;三、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满足的,不能哄骗,而应温和而坚定地说明原因。
(4)创设环境。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独立、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不要随意打断孩子,要培养他的专注力等习惯,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所述及的心理准备、习惯准备与能力准备只是幼小衔接的部分内容,但却是比较核心和关键的几点,做好这些准备,相信孩子一定能够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
开学后如何做好幼小衔接?这三点不能忘!
01
了解年龄特点
1、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
5岁以后,儿童的个性特点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时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的能力上,他们不再轻信成人的评价,当成人的评价和儿童的评价不一致时,他们会提出申辩,也就是我们一直说的“小孩越大,主意越大“,他们不再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了。他们的喜好也比较稳定了,有了一定的好朋友圈子,经常会和好朋友在一起玩,回家也会打打电话。
2、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
这一阶段的儿童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更加独立了,他们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的衣服,能很好地使用筷子了,也能自己独立地安睡,而且非常喜欢参与成人的劳动,在幼儿园里也非常愿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家长不妨放手让他们做一些事情,这样他们会很高兴,同时各方面生活能力也会得到更大的提高,这也是他们责任感的一种表现。
3、动作灵活、控制能力明显增强,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
02
避免错误观念
孩子上小学了,虽然是个小大人了,但各项生理特点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充足的睡眠、合理的作息规律才能保证孩子健康成长。试想,每天路途上的奔波会耗去孩子大量的精力,没有充沛的精力,又怎么能保证学习的效率呢?
仅仅为了孩子能上有名气的小学,而耗去孩子大量的精力、家里本不丰厚的经济资源,以及家庭的和睦,是不是有点得不偿失?在为孩子选择学校这一点上,家长要综合考虑,除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就近入学也要考虑在内,让孩子轻装上阵,才能保证“教”与“学”的良好互动。
03
家长的角色定位
1、家长是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者
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和教育条件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幼儿园已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形式变为以学校课堂学习为主的活动形式;幼儿由凡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很多事情要独立完成;平时上学,成人给予关注、照顾的时间大为减少。因此,需要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服务意识,逐步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学会自己照料自己。
从大班起,家长就应有意识地进一步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长可与孩子共同制定作息时间表,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让孩子成为时间的主人。为了保证孩子每天有10小时的睡眠时间,家长可让孩子每天晚上9时前就寝,早上7时前起床,中午休息一会,以便接近小学的生活节奏。在制定时间表的过程中,家长要有意识地指导孩子将活动内容动静搭配,让孩子牢固树立完成作业后才能去玩的观念,促使孩子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同时,家长还要教孩子掌握一些必需的生活技能。
编辑 | 学前微主编
特别说明 :
“学前微主编”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学前微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