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同事闲聊的时候说,刚能说简单句子的宝宝每晚都会跟她说:“妈妈,聊聊吧。”这句话再配上同事有模有样的可爱童音博得了满堂乐呵。不得不说,这是个聪明的小可爱。
很多家长觉得自己家娃的心理很难猜,常常会冒出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念头。其实,那是因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太少所致。从今天起,坚持每天睡前20 分钟和孩子聊聊天,亲子关系会越来越融洽。
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那么小的孩子,你跟他能聊什么呢?讲知识什么的,他也不懂呀。其实很多时候,父母跟孩子聊天不需要太具备什么“知识含量”,而是要引导孩子学会一些思考方式。
案例:
豆豆和妈妈聊到了上次去日本的经历,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到了街边小饭店小酒馆的装修,豆豆甚至都对某家小饭店的装饰小猫念念不忘。最后,豆豆的关注点完全到了那些叫得上叫不上名字却都好吃的吃食儿上。妈妈就逗了一句:“你怎么只记得吃的呀?”
豆豆说得理直气壮:“妈妈,要是都记不住吃的,那我怎么能做别的事情啊?”豆豆这句话虽然没有太深的含义,但是豆豆妈能明确感受到孩子在和她平等对话,愿意表达自己,不会隐瞒自己的真实感受。而这正是和谐亲子关系的开始。
那么,为什么要每天聊20分钟呢?
1
养成沟通的习惯,有利于孩子青春期的成长。
很多家长可能都已经意识到了:孩子每天都是有变化的,但大人们反而却很固定。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大人和孩子眼里的世界是截然不同的。孩子是敏感的,他感受到的“差异感”也许会造成他们潜意识里的距离感。正因为如此,作为家长,如果不能在孩子自小就与他们融洽交流,等到孩子青春期,即便是苦口婆心,也会收效甚微。甚至于,孩子会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或者宁愿跟陌生人说也不愿意跟自己父母开口沟通。
2
孩子需要的是平等的交流,是真正的交心。
因此,家长要和孩子像真正的朋友那样聊天,那这20分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比如,父母可以和孩子聊一下他今天的所见所闻,或者遇到什么事有什么看法,通过聊天,父母应适当地把孩子现有的模糊概念弄清楚,及时发现问题、梳理问题。往小了说,这也能进一步拓宽孩子的知识,启迪孩子的智慧;往大了讲,这20分钟甚至能够对孩子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3
让孩子真真切切感受到“爸爸妈妈在关注我”。
每天20分钟的聊天小习惯,父母会了解到孩子的真实世界,孩子则会明白:爸爸妈妈那么忙,也依然在关注我,他们很爱我。这样,就算这20分钟不聊什么有“营养”的主题,也没有包含多少信息量,却能由此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自省力,让他们学会自主思考。
最后,也是特别重要的,父母一定要明白:父母可以控制的,多与孩子商量(比如:吃什么穿什么等);父母可以影响的,最好给予正面引导;其他方面,就要给孩子多一点自主成长的空间。只有把握好沟通技巧,亲子关系才会手到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