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幼儿语言教育中集体阅读活动中优化提问的方式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幼儿阅读是一种多元的思维活动,而集体阅读活动中,由于幼儿的性别、认知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为了提供有效的指导,教师必须了解幼儿的阅读水平和思维方式,而提问则是获得这一信息的有效途径。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活动环节、活动形式,有针对性地指导每个幼儿,优化集体阅读活动的质量。由此可见,提问在集体阅读活动中有着重要地位。但是,当前集体阅读活动中由于幼儿人数较多,教师的提问存在着诸如问题简单、形式单一、欠缺随机性,还有不能巧妙应对幼儿的非常想法、在提问的难易层次与幼儿的个体差异层次上考虑欠妥等问题。因此,通过优化集体阅读教育中教师的提问方式,启发、引导幼儿理解阅读内容,梳理阅读材料的脉络,帮助幼儿学会阅读,是幼儿语言教育的当务之急。

  教师在集体阅读教育活动中的提问有多种形式,按照提问的背景可分为预设提问和随机提问,遵循适度超前、顺其自然、因势利导的原则。结合提问的形式,教师如何优化提问方式,引导幼儿发展阅读行为,提高集体阅读活动的教育效果呢?

  一、预设提问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阅读活动中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较短,阅读行为的发展呈无意的跳跃状态,不能抓住阅读的关键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集体阅读教育之前对阅读内容需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不仅要把握阅读的主旨,预设幼儿在活动中要获得的相关经验,还要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预设具有指向性的提问结构。预设提问按类型可分为探询、发散、延伸等形式。

  1.通过“适度超前”的探询性提问来激发阅读

  所谓“适度超前”,是指阅读教育适度地超过幼儿的原有经验水平。所谓探询性提问是指教师为了解幼儿阅读现状,获得自己不清楚的信息,与幼儿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一种提问手段。幼儿的阅读学习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同时受家庭榜样阅读、同伴潜在阅读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确定、不同一的状态。因此,教师在引出阅读之前运用“适度超前”的探询性提问,既能了解幼儿大致的阅读现状,又能及时掌握幼儿的思维情况;既能了解幼儿对阅读的兴趣走向,又能激发幼儿探究阅读的动机,同时还可以为集体阅读活动中的进一步提问提供有效线索。

  2.通过“顺其自然”的发散性提问来深入阅读

  “顺其自然”,是指顺着幼儿的能力水平自然地引出阅读活动的内容。幼儿阅读的学习特点是不能准确地把握阅读重点,思维的创造性强、随意性大。同时,幼儿的学习不能仅停留在被动地跟着教师阅读作品,而应挖掘更深人的阅读内容.学会自丰学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运用发散性提问,就是打破“问题一解答一结论”的封闭式提问过程,建构“问题一讨论一解决一新问题一再讨论一解决”的开放式提问过程。

  (1)想象式的“结果前置”提问,启动阅读。阅读中的结果往往是幼儿最感兴趣的。但幼儿的思维是多维度的,所以他们的想象指向性不明显,有时会偏离重点。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创设条件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创造性想象。即从阅读材料的结果人手,运用“结果前置”引导幼儿探求事情发生的原因,使幼儿的思维指向不同的角度,推动幼儿迫切从阅读中寻求答案的愿望,使阅读活动在主动状态中迅速启动。

  (2)导思式的“层层深入”提问,理解阅读。幼儿对阅读的感知表现出层次性与秩序性,但幼儿在感知、理解阅读的过程中无法自发地进行层次与秩序的调节,若无外部环境的引导,他们无法使阅读概念内化为自身的经验。有鉴于此,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可采用导思式的“层层深入”提问,引导幼儿在理解阅读的基础上对原有经验进行较好的迁移,结合阅读中获得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回答。这就要求教师提问要遵循幼儿的特点与发展规律,根据幼儿的特点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从启发、激励幼儿的思维出发,运用开放的形式促进幼儿对阅读的理解与体验。

  (3)推理式的“难点凸显”提问,内化阅读。推理是思维发散性、多向性的高度概括。学前期的幼儿已有潜意识的推理概念,他们能对简单的问题进行粗浅的推理,但并不能理解推理的概念与方式。因此在阅读活动中应针对文章的情节特点?人物形象和艺术风格特点等,运用推理式的“难点凸显”提问,引导幼儿以推理的方式对难点进行有效猜测与想象,并运用观察、探究等思维能力验证猜测,将阅读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推理依据,从而在阅读活动中将阅读内化为自己的活动经验,达到真正有效的阅读。

  (4)点拨式的“对比分析”提问,迁移阅读。对比是使幼儿发现事物异同,并找出正确答案的一种教学方法。幼儿集体阅读活动中的对比,即角色、情节、个性等内容的对比。而对阅读中这些对比的内容进行提问,能促进幼儿积极地思维,让幼儿更积极地参与阅读活动。但阅读中有关内容的对比,需要幼儿具有系统的经验建构体系与教师良好的引导方式。教师运用点拨式提问对阅读中的内容进行对比,逐步指导幼儿学会思考关键性问题的方式,能唤醒幼儿的思维,促进幼儿的对比阅读。

  3.通过“因势利导”的延伸性提问来运用阅读

  优化集体阅读教育中的提问,更应是双向地提出问题。在集体阅读活动中单是教师提问幼儿回答,不是真正的提问;牵强地提出引导幼儿质疑的问题,也不是真正的提问。教师需要在阅读中对预设的提问进行优化,根据活动的兴趣点与原有活动经验,因势利导地运用延伸性提问引导幼儿回忆旧有经验,从而联结新旧经验,搭建一个新的经验积累平台。

  二、随机提问

  集体阅读教育中幼儿的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很短暂,他们会突然对阅读中某一非重点内容特别感兴趣。因此提问并不是全由教师预设的,这中间有根据幼儿的反应生成的新内容,所以在预设的基础上,需要教师运用随机性的教育机智,既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引导幼儿解决阅读中的关键性问题。例如,在集体阅读故事《兔子先生去散步》中,幼儿的原兴趣点是了解标志,当欣赏到“兔子掉到陷阱”的内容后,他们对陷阱中的情境产生了兴趣,许多幼儿开始议论:“这只小老鼠是这里的服务员。”“兔子在走迷宫。”“兔子跟着小老鼠去背粮食了。”于是教师随机提问:“这个陷阱是怎样的?陷阱里有标志吗?那里的标志是怎样的?”幼儿开始观察,发现陷阱像一条链子,滑下来有一个转弯,老鼠正在看着它,再下来有出口的标志,老鼠可以带着它走到出口……这样的随机提问既促使幼儿积极探索,运用观察能力与归纳能力,又保证幼儿在观察画面的过程中不偏离主题,在关注兴趣的同时实现了目标。

  综上所述,优化集体阅读教育中教师的提问,能更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内在需要,进一步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但这中间也有值得注意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在集体阅读教育中正确把握幼儿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的关系。

  在集体阅读教育中,教师“主导”过多限制幼儿思维的发展,而幼儿“主体”太多则显得放任松散。如何在优化提问的过程中更多地兼顾两者的相互关系,促进幼儿既发挥主体性又积累阅读经验,是教师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具体到提问上,教师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了解、尊重和相信幼儿。在集体阅读教育中,教师先要了解幼儿阅读材料的情况,再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在等待幼儿回答时,要充分地尊重幼儿,给他们留以思考的时间,相信他们可以独立思考,找到正确的答案;即使有的幼儿一时想不出答案,也不要责怪他,可以让其他幼儿帮帮他,或者给他一个提示。这不仅有利于了解幼儿,也会给幼儿积极的心理影响:老师是关心我的,老师喜欢我。这会促使他们喜欢阅读,更有信心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2)营造良好的师幼关系,注意师幼合作。在集体阅读活动中,教师要表现出饱满的精神状态,把微笑带进课堂,以良好情绪促使幼儿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此基础上开展师幼共同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经常鼓励幼儿围绕阅读内容互相提问或组织表演。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利于促使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逐渐掌握知识。

  第二,在建构阅读能力的过程中体现提问方式的层次性。

  在集体阅读教育中幼儿的学习特点是不具系统性的,如何通过提问让幼儿的阅读学习更具有系统性与层次性呢?我们认为,教师要在集体阅读教育活动中很好地体现提问的艺术,必须要做到科学提问。

  (1)避免一些不良的提问方式。不良的提问方式在幼儿教育领域是比较常见的。比如说一问到底,这是指以问题来组织教育过程。如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谁?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开始怎么样?然后是怎么做的?最后又怎么样?这个故事好听吗?还想再听一遍吗?(接下来一遍、两遍欣赏……)再如提问缺乏开放性,答案比较封闭。如在活动中,教师问幼儿:“故事中的小鸭子爱吃什么?”(要求答案必须是爱吃小鱼和小虾)“鱼为什么要睁着眼睛睡觉?”(答案只能是因为鱼没有眼睑)还有问题过于简单,不用思考就能说出答案。如“这个故事好听吗?”“小猴子可爱不可爱?”“你们喜欢不喜欢?”之类问题,幼儿只能做“是”或“否”的单项选择,而且通常是“是”。

  (2)在提问中体现层次性。首先,体现年龄层次。这意味着教师在组织不同年龄段的集体阅读活动中,问题的难度和数量要考虑幼儿的年龄差异。其次,随着活动的开展,提问的内容应有所区别。比如说在阅读前的提问,主要是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带着问题、集中注意力去阅读文本。那么这时的问题,一般都是针对材料的题目、从比较宏观的层面来提的。而在阅读后的提问,则是为了了解幼儿对材料的理解程度,那么提问一般都针对细节来设计。

  (3)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提问方法。如对于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的提问可比较简单、直接,例如“是什么……”“怎么了……”等;对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可提出需要他们结合已有经验进行思考、深化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怎样……”等。

  总之,在集体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提问就像一个指南针,引领幼儿一步步往前走,问题提得恰到好处,能使幼儿开拓思维,顺藤摸瓜找到答案,真正了解阅读内容;如果问题提得笼统不具体,则会使幼儿半天答不到点子上,执教教师也会急,不知如何切入主题,从而出现走弯路的情况。因此,教师在集体阅读活动中要尊重幼儿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善于创设情境,巧妙运用提问技巧,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

【幼儿语言教育中集体阅读活动中优化提问的方式】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幼儿语言教育中集体阅读活动中优化提问的方式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