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证幼儿园在地震发生前后快速、有序、高效地实施地震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分工协作,协调一致,服从全局,紧急处置,权责一致。
二、地震分类:
根据地震强度和其造成的破坏或影响程度分为5类:
一类: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相当于本地发生6.0级以上的地震,或距本地100千米范围内发生7.0级以上的地震。
二类:严重破坏性地震。相当于本地发生5.5-6.0级地震,或距本地100千米范围内发生6.5级以上的地震。
三类:中等破坏性地震。相当于本地发生5.0-5.5级地震,或距本地100千米范围发生6.0级以上的地震。
四类:一般破坏性地震。相当于本地发生4.5-5.0级地震,或距本地100千米范围内发生5.5级以上地震。
五类:强有感地震。相当于本地发生3.5�D4.5级(含4.5级)地震,一般不会导致人员伤亡,但可能影响社会稳定。
三、事权划分
1,震后应急按地震分类实行分级负责制。
2,一类、二类、三类、四类地震应急工作由上级幼教管理机构负责:
3,五类地震应急工作由各园自行负责。
4,各幼儿园在实施地震应急工作中,须随时将了解到的震情、灾情向上级幼教管理机构报告,并酌情提出救援请求。
四、应急机构的组成及职责:
(一)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
主要职责:接受和迅速执行上级领导的各项指令;组织实施本预案,实施抢救行动;收集上报灾情、保证幼儿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同时幼儿园还要成立抢险救灾组、通讯组、交通组、医护组等组织机构,下设组长及成员。分工负责,紧急处置。
五、应急措施:
1,教师要沉着冷静地面对地震,不能惊慌失措,要先保护幼儿。
2,发生地震时,要先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要有序组织幼儿避震。
3,平时要训练幼儿地震中的逃生及自护的基本方法,熟悉几条逃生路线。
4,教育幼儿遇到地震不能慌张、哭闹或随意乱跑,绝对听从老师的指挥。
5,指挥幼儿在相对安全地带避震:
①如果在室外活动要把幼儿集中到操场中间空旷场地或集中在树木周围。
②如果在室内,地震时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应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洗手间、厕所等,也可以躲在坚固的桌、柜、钢琴等旁边,或房间内侧的墙角。如果正值午休要尽快叫醒幼儿,并组织幼儿躲在教室上述地方,注意:千万不要去窗下躲避。
③注意保护好头部,可用枕头、小棉被或书包顶在头上。
④注意保护眼口鼻。趴下时,头靠墙,使鼻子上方双眼之间凹部枕在横着的双臂上面,闭上眼和嘴,用鼻子呼吸。
6,教师应时刻与幼儿在一起,及时给幼儿心理上的安慰。
六、震后应急行动方案
地震发生后如果能撤离要迅速组织教职工及幼儿撤离到安全地带,并由通讯组及时上报灾情,房屋损坏及人员伤亡情况,同时抢险救护人员及医护小组要实施救助工作。其它水、电等维护工作由幼儿园协调组织并做好师生思想工作,消除地震谣言。
七、其它
1,要求各园长一定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做到宁可千日无震,不可一日不防,切实把保护教职工及幼儿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地震发生后一定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不得擅自脱岗和玩忽职守。凡因不负责任,玩忽职守造成幼儿园财产和幼儿生命安全事故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对在抢险救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要给予表彰奖励。
2,幼儿园内必须坚决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要加强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3,幼儿园要做好疏散路线和有关避难安置场所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4,幼儿园在临震应急期内停止上课。
【幼儿园防震减灾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