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推送《21世纪,我们该如何学习》中,谈到了21世纪学习的框架及各领域的标准。点击链接,获取详情!
把这么多标准和能力带入教学让人感到非常有压力。但是,其中四项指导性实践对促进学生21世纪学习有很多帮助。
1、帮助学生关注基本问题。
2、为真实的学习创造机会。
3、同其他人合作。
4、提供多种多样的交流方法。
1、帮助学生关注基本问题
基本问题对调查研究有指引作用。
它引发调查研究或者学习的目的和焦点,帮助学生在他们的兴趣、生活经验、新知识和真正的问题之间建立关联。
基本问题引发真正的调查,需要学生找到线索支持自己的观点,促进他们展开发人深省地讨论,帮助他们从不同视角看待问题。
比如,教育者可以问:“怎样成为好朋友?”而不是“青蛙和蟾蜍怎么成为好朋友的?”前者的问话方式可以客观描述特征,或者帮助学生理解作为个人或者公民需要具备的责任。这些讨论应该既有青蛙和蟾蜍如何成为好朋友的描述,也有来自其他书或者生活中的例子,来回答这个更大的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强调相关的国家标准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深入思考所需的背景知识、技巧和策略。为实现21世纪学习目标,教育者要帮助学生关注能够整合国家标准和学习目标的基本问题。基本问题作为调查的一部分,能够激发学生并让学习与他们有关,更有意义!
关于基本问题的选择,有如下三点需要明晰!
如何确认一个基本问题?
-
想一想国家标准和你希望教给学生的知识。哪些是重要并持久的观点?这些观点如何与真实世界真实问题相关联?
-
写出一个可能会引起学生兴趣的基本问题,鼓励他们关于这个话题或者问题深入思考,并请他们对此展开讨论。
-
一个基本问题没有对或错的答案,但却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回答给出证据或者判断。
选择一个基本问题需要考虑的事情
-
基本问题有趣吗?能发人深省吗?
-
基本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吗?
-
基本问题能激发学生解决真实问题吗?
-
真实问题是开放式的还是封闭式的?
-
基本问题没有简单答案,需要学生提供证据或论证?
例如,如下基本问题
-
怎样做能让我们的学校(城市、社区)变得更好?
-
我们如何保护并照顾动物(环境)?
-
哪些电视节目对我们来说比较健康?
-
如果我们的生活里没有科技(钟表、音乐),会发生什么?
-
你会跟谁一起远征,为什么?
-
人是不是既好又坏?
-
成长意味着什么?
2、为真实的学习创造机会
教育者确定一个基本问题之后,下一个任务是创造真实的学习机会,或者利用那些能让学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支持他们表达观点、进行选择的真实的生活情景。
例如,在“怎样成为好朋友?”这个基本问题的例子里,可以让学生去访问自己的好朋友关于友谊的态度。学生可能还读过《彩虹鱼》这样的书。之后,他们可能会根据故事里的友谊列出性格特征,在采访同学时提出关于友谊的问题。这些引发内省的活动也能激发一些有意思的话题,比如:“朋友可以分享秘密,但是我们能把朋友的秘密告诉其他人吗?,如果这样可以的话,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能这么做?”
基本问题需要学生对主题进行深入挖掘,这样就会揭示出更多问题,这是重要的学习过程。最终,当学生因为重视真实的困境而去关心基本问题,他们需要对自己的论述进行逻辑归因,并提供证据。
3、同其他人合作
同伙伴和老师的积极互动对学习很重要,这就像工作中与同事和客户积极互动很重要一样。
教育者创造出真实的教育背景时,为学生创造互动机会非常重要,因为这会帮助他们学会协作(一起工作但并不一定有共同目标)和合作(有共同目标)。学生在指导下掌握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和责任,灵活变通,学会妥协,尊重他人。比如,采访友谊方面的问题时,学生需要用简洁的方式清晰地提问,耐心地倾听。注入坐直了,看着对方,微笑,表示感谢这些合作礼仪也非常重要。
4、提供多种多样的交流方法
通常,学生会在集体讨论中分享自己关于基本问题研究的结果。学生需要遵守讨论的规则:注意听别人,问问题,以他人的意见为基础发言。但是这些结果还可以通过书写、绘画、照片、视频、戏剧和其他表现形式交流。
比如,学生可以用摘要、报告、小册子、编故事、写诗或者演戏的方式分享观点。还可以用电子形式交流,比如发表在班级博客上,编一个电子故事,电子照片或视频。作为对分享学习结果的补充,交流的另一个目的也会带来改变。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得新知识,也要对这些信息做一些有用的事。针对“怎样成为朋友?”这样的问题,学生还可以在学校早会时间发布简短的公益广告帮助其他人了解友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当一个朋友。
总的来说,21世纪学习框架,帮助我们从以下这四个维度来进行学习或教学活动!
——引用自《美国幼教协会刊物
Young Children 2016年11期》
——写在最后
让学生展开基于深刻思考和真实活动的调查研究是21世纪学习的标志。这种学习激发学生跨多个领域的深入思考,学生可以交换想法,解决真实问题。
让童年就像童年
让孩子成为自己
让教育回归教育
(本文版权归“书院”微信公众号所有,授权请联系bitongkids@sina.com)
招生咨询优师教研010-62750113,57177081,杨老师!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