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字免费订阅
不是孩子离不开你,是你离不开孩子。
如何帮助家长和孩子解决“入园焦虑”?
新学期伊始,又要有一大批新宝宝要入园啦!想到这,我们老师的脑海是不是会出现孩子们在门口哇哇大哭,甚至是和家长“抢孩子”的情形呢?
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入园焦虑”?
这里的焦虑是幼儿与依恋对象分离而产生的。孩子们眼中的“上幼儿园”这件事,是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离开父母亲人,独自进入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陌生环境。
孩子在最初时期会对新环境感到陌生并排斥,缺乏安全感,从而产生心理负担,短时间不适应的心理状态。
这种情绪是宝宝从自然人到社会人转变过程中所发展起来的情绪。
▼ 这种反应是正常的,一般持续一周到一个月。
▼ 这种情绪也需要我们老师家长重视对待,共同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积极参与到新环境中。
本期,小编教你完美解决这个难题!
老师怎么对待分离焦虑严重的幼儿?
不同幼儿的表现,老师要有不同的应对方法哦。
1. 暴躁好动型
这类型的宝宝会在与家人分离时嚎啕大哭,力竭声嘶的样子绝对让老师头大。他们在班级里也是哭声尖锐、连哭带打,非常激烈,并且会拉开门向外跑,或者跺脚、打滚,甚至摔打东西。
面对他们,老师家长需要明白哭闹也是宣泄内心紧张情绪的方法。等孩子哭闹程度弱下来,教师抱抱他们,再进行交流。不要说“不哭了”、“哭不是好孩子”,可以直接带幼儿去玩玩具、看看书。
当所有的语言和动作都无济于事时,我们可以让他自己发泄和冷静,不要过度关注。
2. 后知后觉型
这一类型的幼儿刚入园很沉默,入园前几天很高兴,不哭不闹。有些老师以为他适应好,但是过了几天,当他熟悉了幼儿园,知道自己每天都要和亲人分别,又有很多规则限制他,就会厌烦,开始大哭。他开始拒绝参加任何活动,总是徘徊在集体之外。
这类小朋友,老师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可以带领他们熟悉幼儿园还不知道的事物,去其他活动区角、班级、活动室看看,告诉他们园里的哥哥姐姐在做什么,多引导,带动孩子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这种转移视线的方法很适合这类幼儿。
3. 时刻跟随型
这一类型的幼儿多为女孩,特别喜欢粘人。有的幼儿来到幼儿园就喜欢跟着第一个接他的老师,很类似于心理学中首因效应。
这其实是一种依恋转移,他们对亲人的依恋转移到第一次见到的老师身上,但如果这个老师不在,她就会哭闹,情绪激动。
面对时刻跟随型的孩子,我们老师需要多观察孩子的心理活动,允许她跟着自己,陪着她,慢慢过渡到“你坐这儿,我坐在不远处陪着你”,再到引导孩子熟悉其他老师,鼓励孩子在幼儿园环境中慢慢放松。
老师怎么做家长工作?
有的家长自己也存在着依恋情绪,送孩子来园时,孩子还没哭,家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脸上就愁云满布,恋恋不舍,这种不舍的情绪传达到了孩子那里就会加重孩子自身的焦虑。那我们老师该如何做家长工作呢?
1. 帮家长树立正确观念,孩子有自己的生命体验
孩子的焦虑与不安,是他们情绪与心灵的正常反应,无需过多担心。信任孩子有自愈的能力,信任孩子有能力去面对这个缤纷世界,家长是旁观者与协助者,让孩子慢慢来。
2. 让家长相信幼儿园,相信老师
在开学前两天与家长联系,介绍幼儿园、班级老师、一日常规等等,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做了什么。对于一些“分离焦虑”较为严重的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
3. 与家长多沟通孩子的情况
可以在开学前家访,了解幼儿家庭及幼儿的特点、喜好,让家长和幼儿认识自己;开放幼儿园空间,接待家长和幼儿的参观,熟悉幼儿园整体环境。开学后,与家庭之间建立良好长期的家园沟通,了解孩子的动态。
解决入园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与家长共同努力!看到孩子开开心心的来上幼儿园,才是我们最期望看到的!
汇编 / 学前网
排版 / 张琳娜
图片 / 网络
中国学前教育网:
(www.preschool.net.cn)中国学前教育网服务于幼儿园、教师、家长、儿童,与行内外机构开展合作。努力为学前教育行业内各方搭建一个公正、专业、快捷的信息交流平台。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使国内外最新学前教育动态、教育理念、教学课程、管理体系等资源得到最大程度共享,使广大幼教工作者、儿童专家和幼儿家长利用这个平台进行便捷交流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