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俗话说,不怕比较,就怕比输,更可怕的是自家的宝宝进入了恶性循环,还一直输!精气神不给力,宝宝也自卑不开心。
总是感觉有时候自己的孩子不听自己的话?总感觉他们是在做错的事?那可能是你的想法出现问题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
其实在我们孩子出生的时候,每一位孩子几乎都是一张白纸,而父母是个画家,他们用手中的笔给孩子画出各式各样的图形,可以五颜六色,也可以满是灰暗。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家长教出来的孩子是优秀的,而有的家庭教出来的孩子则是性格并不是很好。
低月龄的孩子基本没有可比性
父母首先要认知到: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每个宝宝的天赋基因不一样。另外,他后天成长的环境不一样。每个家庭环境都不同,家庭成员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都是不一样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所吸收到的经验、获得的能力、形成的人格都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首先要顺应孩子,而不是拿他和别人比较。孩子在多数情况下,没有可比性。尤其是孩子小龄的阶段,更没有可比性。
所以当我们意识到这点,就会明白:宝宝在某些方面和其它孩子比较,会存在劣势,但家长要相信在另一方面,宝宝会比别人强。
每个孩子的时间是一样的,孩子本身的吸收能力基本都是均等的。当家长在与其它家长交流的时候,大多数家长只说孩子的优点,有时宝妈就会有别人家的孩子都好强的感慨。那为什么我的孩子就没那么强呢?于是家长就在心里矮化了自己的孩子,给自己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完全是没有必要的,这只是将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板进行比较的结果。这种压力通常来自于父母,而孩子通常并没有比较心,但当父母接受到压力,会说:宝宝,这方面你为什么学得不够好呢?此时,负面情绪就会转移到孩子身上。
1
过度的竞争会让孩子的心态变坏
当宝宝意识到:我这方面好像是很差呢,是不是我就是不如别人呢,此时孩子就更容易自卑。在自卑的环境里,假使让宝宝再去学,带着压力,宝宝的学习就不会愉快,也会充满着压力。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碰到阻力,压力还会增大、让孩子更自卑,有时候一个人处于不愉快的情况下,学习就会被动与缓慢,学习的效率就会变差。只有饱含热情的时候,一个人学习的积极性才会激发出来,才会更高效。父母想用负面和施压的方法去促进孩子的学习,只会促使孩子的学习力萎缩。
孩子的生活就是趋利避害,好的东西努力去做,有压力的东西尽量去回避,不能回避,拖拖拉拉,或者只是做个样子,不会真心去体验。所以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比较,其实只能让自己和孩子徒增压力,也会给孩子带来竞争性和攀比心。孩子在潜意识中会形成比较的习惯,比较不过就会产生嫉妒心,从而更容易产生攻击、诽谤别人的心态,通过伤害别人的方式来获取自己心理的平衡。所以,过度的竞争会让孩子的心态变坏。
顺应孩子满足需求
对父母而言,最重要的是不要跟风,因为很多别人家的孩子表现出优秀的一面,或许你的孩子并没有。当父母以社会上的风气去跟风:别人弹钢琴、我也弹钢琴,别人6级,我要10级。如果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别人的复制品,一定要比别人好,孩子就会非常非常的累。
孩子一直没有为他自己生活,不能做自己,潜质就得不到发展,所以家长更应该顺应孩子,满足他的兴趣,就会形成孩子自己的特长,这样的特长就能在其他的孩子中脱颖而出,变成他自己人生优势的一面。
这样的优势在未来的生活中,就能形成他自己的价值,哪怕并不是面面俱到,在某一领域,孩子也会形成自己的富足与完美。养育孩子,就要施展孩子内在的潜能,孩子的一生,不仅仅是现在看到的样子。只要正确的指导,他会变得更加出色。
(以上图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END
中国早幼教分享群(限早幼教行业从业人员加入)
中国育儿交流群(限家长加入)
(识别以下二维码,备注想加入的群。微商勿扰!)
-
更多精彩,点击下方“”↙